朱 虹

博士
联合研发中心主任

通讯方式:alice_zhuhong@seu.edu.cn

研究方向:

基础设施加固改造与智慧运维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Fe-SMA)自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无磁材料及无磁配筋混凝土结构

生态/海工低碳地聚物混凝土

办公地点:土木科研楼513室

 

 

个人简介

朱虹,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十佳导师(2022),“三育人”先进个人(2022)。兼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审查专家、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结构体系研究室副主任。全国“挑战杯”金奖(2023)、“互联网+”银奖(2021)、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最佳创业项目(2020)第一指导老师,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竞赛金奖(2024)、“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2024)第二指导老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工程建设技术开发和咨询项目多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6项(4项专利成果转化),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60余篇,平均影响因子大于6,高被引论文6篇,高下载EI论文2篇,论文总引用 2900余次,H 指数 31,参与编写国家和团体标准3项,参编专著2本。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及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青年科技奖各1项,多次获得校基金会奖教金及学院突出贡献奖和突出奉献奖。作为导师所指导的本硕博学生多次获国家奖学金,获得全国百强实践团队、省土木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校优秀硕士毕业生、校三好研究生等荣誉称号,获评校级及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作为班主任指导的学生获东南大学“最具影响力毕业生”和“东大好青年”等称号。


学术兼职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中标协)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标协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委会江苏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结构体系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建筑迁移保护专业委员会专家会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先进工程材料分会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FRP及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钢结构协会预应力结构分会理事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土木工程复合材料分会理事

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会理事


教学课程

主讲课程:

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联合授课

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程《现代预应力设计与施工》,课程负责人

硕士研究生课程《工程结构设计理论》,课程负责人

博士研究生课程《现代预应力结构设计理论》,联合授课



科研、教改项目

主持的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1. 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农村基础设施综合防灾抗灾能力提升与灾后功能恢复技术研究,2024.12-2027.11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型Fe-SMA板自预应力效应及抗剪加固混凝土梁机理研究,2025.01-2028.1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界面滑移可控的新型铝肋复材筋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研究,2020.01-2024.12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耐高温树脂基FRP筋嵌入式加固RC构件火灾下力学行为研究,2015.1-2018.12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玄武岩纤维网格轻质抗震墙性能及加固计算方法研究,2010.1-2012.12

6.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海洋环境的碱激发珊瑚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及FRP筋增强构件力学性能研究,2019.7-2022.6

7.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材筋增强碱激发海工混凝土宏-细观收缩徐变机理及时变模型研究,2023.09-2026.06

8.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东南传统民居低干预加固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2020.10-2022.12

9.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技术及抗火设计方法研究,2017.7-2020.6


主持的主要横向课题:

1. 低磁筋材混凝士结构力学性能试验验证及设计指标分析

2. 极弱磁混凝土框架结构新材料性能验证及新工艺研发

3. 面向土木工程的系列Fe-SMA产品性能评价和定型设计研究

4. 新型无磁钢材料的综合性能评价及其适用场景分析

5. 基于压电阻抗的缆索索夹预紧力无线监测系统研发



论文和专著

表性论文(仅列10, 20253月实时数据

[1]朱虹*刘子卿董志强吴刚文玉华基于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的新型预应力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2, 52(2)EI知网下载1652次,Fe-SMA及自预应力混凝土结方向综述论文)

[2] 朱虹,董志强,吴刚*,吴智深.FRP筋混凝土梁的刚度试验研究和理论计算.土木工程学报, 2015,48(11): 44-53.  (EI期刊论文,高被引论文、高下载论文和学术精要高PCSI论文, 下载2435, 被引141次,复材筋/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结构方向论文)

[3] Zhiqiang Dong, Ziqing Liu, Jianghao Ji, Hong Zhu*, Gang Wu, Changjun Sun.  Characterization of self-prestressing iron-based shape memory alloy bar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3, 371:130795. (SCI, JCR Q1/中科院一区topIF=7.4, 谷歌引用20次,WOS引用19, Fe-SMA及自预应力混凝土结向论文)

[4] Hong Zhu*, Qiang Wang, Jian-Guo Dai, Chun-Lin Wang, Gang Wu. Innovative additional aluminum alloy ribs anchorage for improving the bond reliability of pretensioned CFRP bar: A feasibility study. Composite Structures, 2022, 280:114817. (SCI, JCR Q1/中科院二区, IF=5.9, 谷歌引用15次,WOS引用14, 复材筋/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结构方向论文)

[5] Yu Sun, Jiang-Hao Ji, Hong Zhu*, Zhi-Qiang Dong, Pu Zhang, Meng Yan. Flexural behaviours of pre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UHDC composite beams reinforced with CFRP bars. Composite Structures. 2023, 322:117385. (SCI, JCR Q1/中科院二区, IF=5.9, 谷歌引用8次,WOS引用5, 复材筋/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结构方向论文)

[6] Zhang Bai, Zhu Hong*, Feng Pan, Zhang Pu*. A review on shrinkage-reducing methods and mechanisms of alkali-activated/geopolymer systems: Effects of chemical additives.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2, 49:104056. (SCI, JCR Q1/中科院二区topESI高被引论文,入选14次;谷歌引用145次,WOS引用113, 功能型混凝土结构方向论文)

[7] Zhang Bai, Zhu Hong*, Dong Zhiqiang, Wang Qiang. Enhancement of bond performance of FRP bars with seawater coral aggregate concrete by utilizing eco-efficient slag-based alkali-activated materials.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ASCE, 2022, 26(1):04021059. (SCI, JCR Q1/中科院二区;ESI高被引论文,入选6次;谷歌引用54次,WOS引用47, 功能混凝土结构方向论文)

[8] Zhang Bai, Zhu Hong*. Compressive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slag-based alkali-activated seawater coral aggregate concrete after exposure to seawater environment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3, 367:130294. (SCI, JCR Q1/中科院一区topESI高被引论文,入选1次;谷歌引用43次,WOS引用34次,功能型混凝土结构方向论文)

[9] Zhang Bai, Zhu Hong*. Durability of seawater coral aggregate concrete under seawater immersion and dry-wet cycles.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3, 66:105894. (SCI, JCR Q1/中科院二区topESI高被引论文,入选1次;谷歌引用42次,WOS引用33次,功能混凝土结构方向论文)

[10] Yang Zhiyuan, Lu Fei, Zhan Xiewei, Zhu Hong*, Zhang Bai, Chen Zhantang, Zhang Haowei.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esoscopic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basalt fibre-reinforced seawater sea-sand slag-based geopolymer concrete.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4, 84:108688. (SCI, JCR Q1/中科院二区topESI高被引论文,入选2次;谷歌引用31次,WOS引用27次,功能混凝土结构方向论文)


参编标准

(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608-2010



专利、软件著作权

获授权发明专利26项(其中,4项专利成果转化)。

荣誉和奖励
  1.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詹天佑基金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1998年)

  2. 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1

  3. 获东南大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三等奖(2006年)

  4.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1 

  5. 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8

  6. 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青年科技奖(2020年)

  7.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最佳创业项目第一指导老师(2020年)

  8. 第七届“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优秀实践带队教师(2021年)

  9.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一指导老师2021年)

  10. 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新计划竞赛金奖第一指导老师2023年)

  11.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金奖项目第二指导老师2024年)

  12. “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第二指导老师(2024)


指导学生

东南大学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十佳导师(2022),三育人先进个人(2022)。作为导师所指导的本硕博学生多次获国家奖学金,获得全国百强实践团队、省土木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校优秀硕士毕业生、校三好研究生等荣誉称号,成为校级及省级优秀学位论文、优秀毕业设计获得者。作为班主任指导的学生获东南大学最具影响力毕业生东大好青年等称号. 



指导学生获得的省级及国家级荣誉:

1. 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张白(2018-2022年博士在读,2024年获得)

2. 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李儒雅(2020-2024年本科在读,2024年获得)

3. 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张白(2018级)、杨致远(2021级) 

4. 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孙瑜(2019级)、李方正(2020级)

5.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资格:李婷(2016级,瑞士)、王强(2017级,新加坡)、张白(2018级,新加坡)、陈映(2019级,日本)、刘子卿(2020级,新加坡)、杨致远(2021级,新加坡)、孙瑜(2022级,德国)

6、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最佳创业项目(方瑜 等,2020年)

7. 第七届“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梁汉斌 等,2021年)

8.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侯士通 等,2021年)

9. 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新计划竞赛金奖(梁汉斌 等,2023年)

10.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金奖(赵志安/李儒雅 等,2024年)

11. “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赵志安/李儒雅 等,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