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志强教授1979年毕业于加拿大肯考迪亚大学 (Concordia University),并获得一等荣誉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获得硕士学位;1990年于英国威尔士大学卡迪夫学院 (University of Wales College of Cardiff) 获得博士学位。
苏志强教授自1983年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NTU), 历任讲师 (1983),高级讲师 (1988), 副教授 (1995) 和教授 (1999)。期间曾担任土木与结构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结构与力学系系主任,南洋理工大学科研处副处长以及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2012年,苏志强教授获选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2018年,为南洋理工大学参议院委员。现任东南大学特聘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兼职教授和Urban Lifeline国际期刊联合主编。
在加入NTU之前,苏志强教授作为海洋结构工程师曾在McDermott (South East Asia) 参与数十个海洋平台的设计,建造和安装工作。之后在Noble Denton & Associates (Singapore) 担任验船师期间,苏志强教授对韩国、日本、印尼、马来西亚、文莱和新加坡本地船厂的建造安装和海上作业进行了广泛研究。作为新加坡注册工程师 (PE),苏教授一直在为海洋结构和海事工程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除海洋结构以外,苏教授的研究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系统以及应用智能材料进行结构健康监测,损伤预后以及能量收集。他在SCI索引期刊上发表论文两百多篇。在 2016年Elsevier和上海软科联合发布的“全球土木工程学科高被引学者”名单中,苏教授和其他三位新加坡同行,六位中国(大陆)同行一起当选。
其中论文(1)“Fuzzy controlled genetic algorithm search for shape optimization”获得1996年ASCE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年度最佳计算论文奖;论文(2)“Design economics of offshore structures: eccentric jacket”获得2001年IES-IStructE(S) (新加坡-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 最佳结构工程论文奖;论文(3)“Performance of smart piezoceramic patches in health monitoring of RC bridge”被加拿大科学院委员会评为本研究领域内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 (top-1% most highly cited)。苏志强教授的学术专著包括(1)《Analysis and Design of Offshore Structures》;(2)《Intelligent Interactive Tutoring System for Engineering Mechanics-Statics》;以及(3)《Smart Materials i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Control and Bio-mechanics》。
除科研以外,苏志强教授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者。他曾成功执教超过1,800人的大课堂并凭此荣获NTU年度教学奖 (2004)。2002年他受邀担任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的客座教授至今。2005–2014,苏志强教授还曾担任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ASCE) 全球卓越计算中心亚洲区主席。2020年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名单中,苏志强教授和他的3位博士生杨耀文,Suresh Bhalla与Venu Annamdas,本科毕业设计学生陆新征;以及杨耀文的博士生汤利华一起上榜。从2020,苏志强教授年年上“终身”和“单年”两个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