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华东赛总结——杨轩
发布人:蒋鸿鹄  发布时间:2015-12-09  动态浏览次数:454

华东赛总结

从清明节前开始,到比赛结束,总历程接近两个月。期间,出了各种状况,最后比赛获得三等奖,也算是给这段经历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从何说起?回到开始吧。

实际上,这一次三个人一起组队参加校赛,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大学期间的结构赛不留遗憾了吧。

清明节之前,约定好组队参赛,便渐渐投入到比赛之中了。拿到赛题的时候,说实话,有点傻眼了,用白卡纸做模型也就算了,还要装配式,怎么办?商量过后,决定先做竖直的框架体系,并做整体模型。对纸质模型特性和重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受拉能力远远强于受压能力,便开始了一号模型的制作。采用方柱、拉条,体系从三角到直角梯形到等腰梯形,为了增强柱子的抗弯能力,采用了矩形柱。一直以为我们的思路是对的,但到了第三轮加载之后,发现我们的思路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方柱的抗压能力远比不上圆柱;我们一直以为的受弯破坏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柱子弯曲后的受压失稳。再之后,模型采用了圆柱体系,但由于在各种体系之间纠结往复,使得到比赛前两天才最终定下最终的模型,但已经没有时间去减少模型质量了。

比赛期间,看着上交、青岛理工、华侨大学等参赛队采用打薄纸张的做法再做模型的时候(白卡纸可以明显看出是由两层纸压合成的,将纸撕开后再涂胶卷柱子的话,柱子的比强度会很高),心里基本都凉了。咬着牙将模型做完,顺利加载,最终两支队伍取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的出乎意料的成绩(由于制作条件的恶劣,质量轻的模型倒了很多)。

结合准备期和比赛期间的经历,可以总结一下几点:

1.在不同的体系中寻找方向是好的,但不要换体系太频繁;

2.当体系或者质量上限制住思路的发挥的时候,不妨从材料入手,例如上交大采用的撕纸的方法、卷柱子时的顺纹,等等;

3.在赛前准备的初始阶段,不妨多试试几种构件体系,方柱和圆柱、拉条与撑杆;此次比赛中,由于从方柱转向圆柱的时间太迟,导致最后时间来不及对模型进行减重。

4.当体系及构件无法提高成绩时,可以考虑考虑节点的处理是否有问题。此次比赛中,水平位移小,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在水平荷载加载处的节点填充实心构件(5mm的位移,空心圆柱本身的形变已经超过1mm,当采用实心节点时,能够明显减小位移);

5.模型的制作与安装尽量不要使用目测,要精确测量,特别是矫正平面的时候;

6.最后要提的是比赛现场吧。现场制作模型存在极大的变数,特别是制作条件恶劣的时候,模型的富余量不大的时候很可能会失败,所以在比赛前最好能够有一定的预案;

7.做一件事就尽量坚持做下去,不要留遗憾。

感谢这样的一次经历吧,感谢我的队友夏定风和付晓丹,感谢指导老师给予我们的帮助,感谢科协的同学对我们的支持。

祝愿东大结构竞赛的成绩越来越好!

杨轩 201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