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获奖感言——朱文辉
发布人:蒋鸿鹄  发布时间:2015-12-09  动态浏览次数:353

    随着飞机降落在南京禄口机场,历时两个月全国赛在10月28日结束了,回想为了全国赛忙碌的两个月,有着太多的感慨。
    第一轮选拔时,由于万雨同学的退出只有我和黄庆涵两人报名参加选拔,两个人不知用了多长时  间才把那个柱子壁厚3.5mm的豆腐渣工程做出来,现在想想第一个模型简直是个笑话。但也就是这个模型标志着我们向着全国赛出发了。
    随着第二轮选拔周扬的加入,我们的队伍总算成型。周扬的激进和我的保守的中和决定了我们的模型一直是走在中间路线,顺利“混”过了12进10、10进7、7进3这三轮淘汰赛。最后三选一的关键时刻,周扬成功说服我采用激进方案,模型质量直接减掉了130g,最终模型成功挺过了三级加载,我们队以微弱优势拿到了全国赛的入场券。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已经落下帷幕,我队模型以307g自重,在满载状态撑过了三级加载试验,过程堪称完美。但是,最终因加速度只有375g,只能遗憾获得二等奖。
借此机会对这两个月以来所有参与、支持、关心全国赛的所有老师和同学逐一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要感谢是并肩作战的两位兄弟:周扬、梅俊逸。虽然我们三个人来自三支不同的队伍,一起合作时间也并不算长,但是三个人的默契程度不比任何一支参赛队逊色。在集训期间几乎没有按时吃过一顿早饭、午饭,而且很多次睡在了实验室,在去重庆前的最后几天周扬患了重感冒。但是就是为了模型能按时完成实验,一直坚持在土交做模型。他们在集训到比赛的每个模型中都出色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且还要用忍受我的急脾气。
    感谢两位指导老师:陆老师和缪老师。两位老师在这两个月内放弃了休息时间指导我们做模型,甚至在外地开会时也利用间隙时间询问模型加载情况。在最后的时间里他们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到实验室和我们一起加载、分析实验结果、改进模型方案。在重庆比赛的每个制作时段结束后都会一起讨论分析现场遇到的各类问题,给我们鼓励和支持。没有两位老师的无私奉献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取得的成绩。
    感谢学院和学校的支持,童老师、叶老师、尹老师、周老师等多位老师为竞赛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教务处实践科方老师在百忙之中亲自带队参赛。感谢实验室为我们提供的仪器设备。除此之外,各位任课老师为我们提供便利条件支持我们参赛。
    感谢全体参加选拔的同学,和所有关注支持结构竞赛的同学,结构竞赛的最后模型是集中多个队伍的经验,从这个角度说每个参加选拔的队员都为最终的参赛模型贡献了自己一份力量。的没有强大参与基础就不会有东大土木结构竞赛的辉煌成绩。感谢所有给我们支持鼓励的同学。
    最后要感谢科协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在选拔集训过程中科协同学们默默奉献、毫无怨言,为我们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我们在集训期间无论什么时间遇到什么困难,只需要给科协同学打一个电话就会得到科协的鼎力相助,集训期间科协的工作人员和我们起吃面包、喝冷水、晚上睡在实验室凳子上。我谨代表参赛队员向科协全体工作人员致以崇高敬意。
    结构竞赛是一种精神,其内涵不仅仅是创新、合作、交流,更是坚持、奉献、成长。我们为了一个目标拼尽全力去奋斗、去拼搏,这经历本身就值得铭记终生。在结构竞赛的征途中没有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