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4日至18日,2010年第七届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邀请赛在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进行,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上海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华侨大学11所华东地区高校共派出了21支参赛队伍。我校派出了由尹凌峰、王景全、周臻、缪志伟等年轻教师组成的教练组,带领“巅峰之作”(孙智宇、王荣荣、闵丽)和“岿然”(佘逊克、王海峰、戚卫娟)两支代表队参与角逐;并由陈忠范教授代表我校出任评委。经过紧张激烈的竞赛,我校“巅峰之作”代表队脱颖而出,以毫无争议的绝对优势获得了第一名,夺得了本届比赛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岿然”代表队在优秀奖中也位列榜首。
此次竞赛的题目要求各参赛队采用有机玻璃材料制作满足竞赛规则的多层结构模型,每层放置一定数量的铁块作为附加静载,然后将模型置于地震台上承受加速度由小到大的地震激励。我校“巅峰之作”代表队的作品构思新颖,做工精良,在完全符合竞赛规则的情况下,按照陈忠范教授和尹凌峰副教授提出的极为巧妙的方案,有效地降低了结构承受的地震力,以仅仅188g的模型质量,承受了竞赛规则要求的最大的1.5g地震加速度,其计算得到的效率比在21支参赛队伍中具有明显优势,最终夺得了第一名,同时也创造了东南大学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最好成绩。
本届竞赛获奖名单如下:
获奖队伍 | 获奖人 | 奖 项 |
东南大学二队 | 孙智宇、王荣荣、闵丽 | 一等奖 |
青岛理工大学二队 | 王安宁、莫大霖、孙红阳 | 二等奖 |
南京工业大学二队 | 费夏炎、蒋晗彬、邵丽娟 | 二等奖 |
青岛理工大学一队 | 李瑾、于洪健、张海波 | 二等奖 |
同济大学二队 | 范鑫萍、张永平、金跃郎 | 三等奖 |
南京工业大学一队 | 徐旭、徐鹏辉、梁羽 | 三等奖 |
浙江工业大学一队 | 张云龙、朱海楠、陈龙 | 三等奖 |
合肥工业大学一队 | 潘云龙、王昌众、夏东妹 | 三等奖 |
同济大学一队 | 李振飞、李殷堂、杨琴 | 三等奖 |
东南大学一队 | 佘逊克、王海峰、戚卫娟 | 优胜奖 |
上海大学一队 | 陈小翠、刘娟娟、张志祺 | 优胜奖 |
上海大学二队 | 韩晓、顾统超、吕晓洁 | 优胜奖 |
上海交通大学一队 | 袁垚、赵香山、黄仁锋 | 优胜奖 |
上海交通大学二队 | 李恩泽、甘甜、卿强 | 优胜奖 |
中国矿业大学一队 | 时旭阳、袁鹏、王瑾瑜 | 优胜奖 |
中国矿业大学二队 | 于欣、薛熠、刘姗 | 优胜奖 |
华侨大学一队 | 谢正德、徐为信、林加惠 | 优胜奖 |
华侨大学二队 | 刘雨佳、刘晓琴、刘海峰 | 优胜奖 |
合肥工业大学二队 | 许颜涛、尹波、王倩 | 优胜奖 |
河海大学一队 | 姜腾、汤晓波、邓捷 | 优胜奖 |
河海大学二队 | 赵帅军、罗日飞、莫玥 | 优胜奖 |

学生与模型在制作现场合影 我校师生在加载现场合影

壮观的竞赛加载现场 我校陈忠范教授对竞赛做精彩点评

指导教师与获奖学生合影 我校代表队获得的一等奖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