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目的
为了更好地推动东南大学结构创新的研究氛围,调动广大学生自主研学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从竞赛选手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结构创新竞赛、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邀请赛以及全国大学生结构竞赛,从2001年开始,东南大学每年一般均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一届本科生结构创新竞赛。
东南大学本科生结构创新竞赛由东南大学教务处主办,“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和“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承办,“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协办,并由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科技协会负责管理。
竞赛内容
东南大学校结构竞赛内容一般分为两类:
(1) 趣味组。趣味组模型不进行加载试验,从中择优选出若干件作品代表东南大学参加每年举行的江苏省大学生结构创新竞赛,具体竞赛题目及细则见当年竞赛规程。
(2) 加载组。加载组模型需要进行加载试验,一般依据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或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邀请的题目进行选拔,具体竞赛题目及细则当年竞赛规程。
参赛对象
所有在东南大学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不限专业),经组委会确认后即获得参赛资格。学生自愿结合组队报名参加,不同院系的学生可以跨院系组队,每队3人,每队最好(非强制)至少能有一名女生参加,但参加华东赛选拔的同学必须要求每队至少一名女生。
参赛队必须在竞赛报名网站(srtp.seu.edu.cn)报名,并同时到九龙湖校区桃四西附二楼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办公室提交报名表,报名注意事项:
(1) 每位同学均不能同时参加趣味组和加载组的竞赛,而只能参加其中的1个类别,如发现重复报名,则立即取消参赛资格;
(2) 1年级学生只能报名参加趣味组的竞赛;2、3、4年级学生可选择参加趣味组或加载组的比赛。
竞赛流程安排

每年的基本竞赛基本流程如下图:
(1) 宣讲会。在竞赛正式报名开始前会召开竞赛宣讲动员会,一方面动员学生积极准备参赛;另一方面,也对当年的竞赛题目、竞赛流程、竞赛规程、评分规则以及竞赛其他相关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2) 海选报名。学生自由组队,原则上鼓励跨院系和男女生混合组队。报名时,首先需在srtp.seu.edu.cn网站上进行报名,然后需同时提交电子报名表和纸质报名表确认(需签字)。报名后,将依据学生报名志愿分为趣味组和加载组。
(3) 提交电子方案。对建筑和结构方案进行初步设计,按照要求的内容完成电子方案说明并提交。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对电子方案进行初审,一般各取前50组进入模型制作阶段。
(4) 趣味组在进行第一轮正式比赛后决出校赛趣味组获奖队伍并予以公布;所有趣味组获奖队伍进入省赛集训队,进行后续选拔赛,最后依据选拔赛结果确定代表东南大学参加江苏省结构竞赛的名单。选拔出来的学生应依据评委和指导教师要求继续对模型进行改进,如拒绝改进则取消竞赛资格。
(5) 加载组在正式加载前一般提供一次试加载机会;在进行第一轮正式比赛后决出校赛加载组组获奖队伍并予以公布;依据加载组竞赛结果确定参加华东赛和全国赛的集训队名单;然后利用华东赛和全国赛题目进行后续集训选拔赛,最后依据选拔赛结果确定代表东南大学参加华东赛和全国结构竞赛的名单。选拔出来的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要求下继续对模型进行改进和试验,直至正式参赛。
赛前培训
为使每个参赛队能够尽快了解结构设计竞赛的基础知识、搭建比赛环境,承办单位将在选拔赛期间提供指导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技术辅导,具体指导教师名单及其联系方式见本网站;每个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设计意图,并最终参加比赛。同时,在东南大学结构创新竞赛网站上提供了往年各类大学生结构竞赛的回顾介绍、部分获奖作品、以及部分赛题和计算书实例等一些资料,可供参赛同学参考。
注意:如发现与网站提供往年获奖作品资料雷同的结构模型,则视为抄袭并取消竞赛资格!
竞赛奖励
每年校赛趣味组和加载组一般均各设奖项如下:
一等奖6%、二等奖10%、三等奖14%、优秀奖12%。
获奖学生个人或团队奖励办法见《东南大学学生手册》。其中,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获奖同学均由教务处颁发获奖证书,并按照《东南大学本科生课外研学学分认定办法》规定,获得相应的课外研学学分;优秀奖的获奖同学不颁发证书,但可获得由教务处规定的课外研学学分。
此外,趣味组获奖同学可参加东南大学结构创新训练基地的省赛集训活动;加载组获奖同学则可参加全国赛和华东赛集训活动;通过进一步选拔,有望代表东南大学参加当年的江苏省结构创新竞赛、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邀请赛或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评分细则
(一) 趣味组
依据模型的建筑构思与功能、结构造型与体系、模型制作和答辩叙述结果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1. 建筑构思与功能 (20分)
包含建筑使用功能,外观创新性说明。
2. 结构造型与体系 (40分)
按模型结构的构思、造型和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评分。应重点突出结构特性介绍(结合力学原理,利用结构知识,提供创新性的结构设计,包含结构部件介绍,所运用的结构和力学原理。)
3. 模型制作 (30分)
按模型制作工艺情况和模型外观及造型综合评分。
4. 答辩叙述 (10分)
按现场叙述和答辩情况,由评委当场给分。
注:方案初审时仅考虑“建筑构思与功能(30分)”、“结构造型与体系(70分)”两项。
(二) 加载组
1. 结构体系与计算书 (10分)
按模型结构的构思、造型和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以及计算书进行评分。
2. 模型制作工艺 (10分)
按模型制作工艺情况评分,依据模型外观及造型,以及是否符合模型制作的要求。
以上2项均在加载前评毕。模型尺寸及材料使用不符合设计制作要求的,或参赛过程中有其他违规现象的将直接淘汰,不进入加载试验阶段。
3. 叙述答辩 (10分)
按现场叙述和答辩情况,由评委当场给分。
4. 加载试验 (70分)
加载试验评分依据当年竞赛题目的细化评分规则依据加载结果进行计算。
注:方案初审时仅考虑“结构体系与计算书”。
附件二:
东南大学第九届本科生结构创新竞赛报名表
竞赛类别(趣味组或加载组) | |
团队名称 | |
队员信息 | | 姓名 | 性别 | 学号/一卡通卡号 | 所在院系 | 手机号 | 本人签名 |
1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填写说明:(1) 每个参赛团队由3人组成,最好有1名女生;(2) 本表需同时提交内容一致的纸质打印稿一份(所有参赛者均需本人签名)和word格式电子文档(文件名为:第一完成者8位学号+团队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