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大学生结构竞赛均会依据要求举办各个级别的结构创新竞赛,目前较为成熟的有四个级别:东南大学本科生结构创新竞赛(校级联赛)、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省级联赛)、华东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邀请赛(地区联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竞赛)。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2010年第四届全国赛模型制作与加载现场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由国家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由高校轮流承办,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九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从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该比赛需在竞赛现场制作模型,并对结构进行加载。
2005年,第一届,在浙江大学举行,共25所学校的49支代表队参赛;
2008年,第二届,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共46所学校的47支代表队参赛,包括澳门大学;
2009年,第三届,在同济大学举行,共58所学校的59支代表队参赛,包括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
2010年,第四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共70所学校的71支代表队参赛,包括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澳门大学;
2011年,第五届,在东南大学举行,共73所学校的74支代表队参赛,包括日本名城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台湾大学、澳门大学;
2012年,第六届,在重庆大学举行,共85所学校的86支代表队参赛,包括澳门大学。
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邀请赛:

2010年第七届华东赛模型制作与加载现场
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邀请赛是一项高水平的结构竞赛,由同济大学发起,每年举办一届,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均有较大的影响。该比赛需在竞赛现场制作模型,并对结构进行加载。举办该项竞赛的目的是通过比赛加强华东地区拥有土建类专业的高校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营造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良好氛围。
2003~2007年,第一届~第四届,在同济大学举行,共10所高校派出的18支代表队参赛。
2008年,第五届,在河海大学举行,共9所高校派出的18支代表队参赛。
2009年,第六届,在青岛理工大学举行,共9所高校派出的18支代表队参赛。
2010年,第七届,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共11所高校派出的21支代表队参赛。
2011年,第八届,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共11所高校派出的21支代表队参赛。
2012年,第九届,在合肥工业大学举行,共12所高校派出的24支代表队参赛。
江苏省大学生结构创新竞赛:

2009年江苏省竞赛模型竞赛现场
江苏省大学生结构创新竞赛是一项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分会(简称江苏省土木工程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在全省高校中开展的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竞赛活动,自2005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该赛事对于推动全省土木工程学科创新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此项赛事鼓励大学生结构形式、传力途径、外观造型及使用功能等进行创新,不需要进行加载,且模型在各高校自行选拔完成后再运送到竞赛现场进行评比。评比时,学生需向各老师介绍各自模型的创新之处。
东南大学生校结构创新竞赛:

2010年校赛趣味组竞赛现场与加载组加载现场
东南大学举办校结构竞赛已历经近10年的时间,从最初仅由土木工程专业的数十名同学参加的小规模竞赛,发展为目前来自全校土木、建筑、市政、力学、工管、材料、交通、机械、电气、能环等10多个专业、近400人参加的大型全校性学生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结构创新活动平台,也为东南大学在江苏省、华东地区和全国大学结构竞赛中取得辉煌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举行东南大学校结构创新竞赛时,通常会依据省赛、华东赛和全国赛的时间安排,分为趣味组和加载组。趣味组的模型不需进行加载,主要为江苏省竞赛选拔服务;加载组则依据华东赛或全国赛的题目需要对模型进行加载,主要为华东赛和全国赛进行选拔。多年以来,东南大学校赛一直坚持依据各项赛事的题目做到每赛必选,一方面保证竞赛选拔的公正性,同时也能够确保东南大学在各项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