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土木讲坛迎校庆“校企专家谈创新”系列讲座回顾(五):东大-中亿丰融合基础设施联合研发中心

时间:2022-06-04浏览:392

2022年5月18日下午,土木工程学院至善土木讲坛通过线上腾讯会议举办了“校企专家谈创新”-迎百廿校庆专题系列讲座第五期,本期主讲嘉宾为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建,讲座题目为《双碳背景下新型研发机构助推建筑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

开场介绍

讲座伊始,本期讲座主持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蔡建国教授对李总做了简要介绍。李总是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所长,住建部协同创新委员会专家、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总工工程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2016年入选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李总一直致力于工程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带领团队以重大项目为载体,积极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方面进行应用型研发并推动实现产业落地,荣获2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詹天佑大奖,主持1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参与编制国家住建部《“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为全国的建设科技尤其是新城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讲座内容

李总首先对双碳背景下新型研发机构助推建筑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这个主题做了简要介绍。详细阐述了协同创新新研机构的定义和建设意义、实施基础条件、建设目标与任务以及建设方案四个方面的内容,最后以江苏省的超低能耗示范项目作为案例与大家分享。

一、定义及建设意义

建筑建造和运行阶段的相关碳排放占全行业碳排放用量的三分之一,而江苏省又是全国建筑业第一大省,建筑领域的双碳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项目的定位是:充分发挥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的科技产业“牵引器”作用;聚焦建筑建造和运行阶段减碳,开展技术创新与技术集成,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产业发展;形成面向建筑低碳行业的开放式创新平台,打造国内建筑低碳领域科技研发中心和创新集群。通过加快建筑业与数字经济产业的融合发展,建立以能源互联网为牵引的建筑行业发展新模式,为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通过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减轻工业、交通领域碳排放压力,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步伐,助力江苏省实现“双碳”目标。

二、实施基础条件

项目负责人李国建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住建部协同创新委员会专家、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总工委主任,在建筑领域科技与产业创新方面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是苏州市第一个由龙头企业牵头、第一个围绕建筑行业第一个切入双碳产业的技术研究所,现已获评苏州市新型研发机构。该项目已组建了一支6名国家级人才、15名博士组成的人才梯队。研究所目前购置及共享的设备原值共计1亿元,为研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在人才培养方面,现已引进5名领军人才,培养了23名硕士、8名博士、4名博士后。在工程经验方面,研究所参与了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并拥有74项发明专利和23项软件著作权。

三、建设目标与任务

基础建设方面进展介绍(略)。项目研究主要针对新型低碳结构体系与智能建造装备、建筑健康监测与低碳运维和建筑柔性用电技术与装备三个方向,发展新型低碳结构体系、智能建造装备、建筑低碳运行控制技术、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关键技术、建筑产能-用能-储能预测技术和建筑领域需求侧响应技术,从而降低建筑高碳建材用量,用人工替代减少浪费,降低用能强度,延长建筑寿命,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实现建筑与电网互动。项目组成员已承担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面向全社会提供技术服务,拟为全省不少于50个项目、不少于500万平方米的碳中和示范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四、建设方案

(略)

五、创新实践工程案例

以苏州城亿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建PC构件项目3#综合楼项目为例,该项目是低碳方案的创新实践,被评为2022省级低碳建筑示范工程。该项目在装配式建筑等级标准、绿色建筑等级标准、全过程BIM技术应用以及建筑综合节能率等方面提出高标准要求,依托“工业化、绿色化、数字化”三化合一的集成实践,打造低碳示范项目。在设计理念上,通过形体的优化、构件工厂生产和现场吊装有效减少了材料损耗,加快了工期,助力实现低碳。在设计优化上,通过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和合理布局,助力实现低碳。整个项目全年可发电413936KWh,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96.2吨。

最后,李总对低碳的技术路线进行归纳总结:技术路线主要为三个点,即绿色化、工业化和数字化,通过对施工运行的合理设计,实现全过程低碳建造。

互动环节

Q线上观众:

我们在做装配式也好,在做智能建造也好,目前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精度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在新型预制装配结构体系里面,关于钢结构的连接方式,应该怎么考虑精度问题?

A李总:

首先,在制作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控制好精度,把精度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其次,我们在节点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现场的一些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在节点连接方法和节点设计的时候,要考虑现场情况,比如考虑配合公差等。

Q线上观众:

我好像记得您刚才提到这个项目的业主是相城城投是吧?我理解的这个项目不是很大,总共就一万平方左右。它是怎么在模式上实现这个项目的呢,怎么规避一些政策的风险呢?

A李总:

相城城投是一个国资公司,首先,它在品牌上有这个需求,因为相城当地的思维比较活跃,它想打造对企业品牌具有影响力的项目。其次,它也在企业转型,面对未来的市场和企业的转型,它有这个动力。事实上,新技术新体系的运用,确实会遇到很多政策上的难题,比如说这个结构体系没有现成的审图依据。最后我们进行一些沟通协调,通过专家认证的方法来解决的。


讲座总结

讲座最后,蔡建国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总结:

首先非常感谢李总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报告。李总以双碳为背景,介绍了新型研发机构项目的定义及建设意义,阐述了项目的实施基础条件,对项目的建设目标与任务进行了全面的讲解,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方案。最后,李总以苏州城亿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建PC构件项目3#综合楼项目为例,向我们详细描述了该项目在低碳方面的创新实践,并从工业化、绿色化、数字化三个方面对低碳的技术路线进行了总结。本次讲座让我和在场的各位都受益匪浅,收获满满。最后,再一次感谢李总的精彩演讲!


(黄广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