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土木讲坛迎校庆“校企专家谈创新”系列讲座回顾(四): 东大-广联达基础设施智慧建造与运维联合研发中心

发布者:张洁琪发布时间:2022-05-25浏览次数:644

2022513日下午,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至善土木讲坛通过线上腾讯会议举办了“校企专家谈创新”-迎百廿校庆专题系列讲座第四期,本次讲座的嘉宾为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刚,讲座题目为《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模式与实践》。

开场介绍

讲座伊始,本期讲座主持人,东南大学徐照副教授对刘刚副总裁进行了简要介绍。刘总现任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东大-广联达基础设施智慧建造与运维联合研发中心管委会副主任。刘总长期从事建筑产业数字化领域的政策、标准、业务架构、BIM技术、CIM技术、产业互联网与数字化转型方向的研究与实践,多次参加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课题研究;在数字建筑、数字城市、数字项目、数字企业等领域多次负责和参与战略规划、解决方案、咨询及项目落地等工作;参与负责的报告及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数十篇,参编标准10余个。

讲座内容

刘总讲座的主题为《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模式与实践》,从锚定目标、价值驱动、系统推进三个层面阐述了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之际进行的实践总结与经验归纳。围绕着上述主题,刘总还从数字化转型促高质量发展、聚焦主价值链业务数字化、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三个角度回答了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什么、在当前形势下往哪里转和怎么转的问题。


一、锚定目标:数字化转型促高质量发展

刘总首先从建筑产业大环境的层面,介绍了十四五的主题方向——高质量发展。报告中指出,核心高质量的四大成功要素为环保优先、资源节约、高效优质和用户满意;核心高质量的四大有效途径有绿色建造、精益化建造、智能化建造和国际化建造。上述内容也是肖绪文院士在“中国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中发表的观点。

在高质量发展这一大背景下,国内外都根据国情对各自建筑业未来的发展做出了思考和调整。例如,英国专家学者牵头,联合了美国、新加坡和葡萄牙等6个国家的60多所院校提出了建造4.0的概念。建造4.0以工业4.0为蓝本,融合数字生态系统和信息物理系统,使建筑业实现转型升级。建造4.0的核心特征:一是生产方式的转变,这个方面就像中国提的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一样;二是建造技术本身的变革,从以前的现浇到模块化建筑,到未来工业化建造的全过程,这个升级方式不仅仅是建造,更需要技术本身跟数字化充分融合。智能建造构建了两条生产线,即数字生产线和物理实体的生产线。这种生产方式的变化实际是未来数字孪生建造的一种新形态,新的交付模式也会随之产生。实现产业数字化的关键特征是:整合工程建设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端到端工程集成,以实现大规模定制;项目全过程整合,基于信息模型实现项目集成交付和协同管理。刘总结合英国政府提出的“数字建造英国”BIM三级战略计划和新加坡建筑业“三化融合”发展指引,分析了数字化支撑我国建筑业“十四五”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现状,并强调要落实建筑领域“双碳目标”要求,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

在详细介绍了国际前沿研究和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刘总从企业发展的层面展开了关于“数字化转型是必答题,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的论述。他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通过数字化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传统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创新找到企业发展的完美曲线。报告例举了麦肯锡数字化能力发展中心的关于数字化赋能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数字化赋能可以降低企业的设计和工程成本的降低、提升整理生产力和人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预测精准率并缩短市场投放时间。刘总还提到:数字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与新动能。同时,数字化也正在变成中国企业转型发展的一条“求生之路”。2020年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的中国企业比例持续上升,由去年的11%跃升至16%,其中领军企业的营收增幅是其他企业的3.7倍,数字化转型进入分水岭。

接着,刘总围绕:以数字化转型“强化核心竞争力,促高质量发展”是目的、数字化转型从运营管理数字化迈向生产经营数字化阶段等话题,详细讲述了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实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二、价值驱动:聚焦主价值链业务数字化

在这个主题下,刘总讲解了业务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即以项目为核心,聚焦核心主价值链业务数字化、建造智能化BIM+智慧工地一体化,实现建造过程升级、数字工地与实体工地映射,基于数据+AI进行智能调度与控制等。具体而言,工地的智能化分析和管控建立在利用核心算法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之上,其中基础数据来自于智能调度和控制下,传感器和各种智能终端设备采集到的人、机、料、法、环生产要素数据,在作业过程中发生,通过全面感知进行采集。采集好的数据通过核心算法进行智能分析,便可实现对安全情况和隐患的预判,实现了数字工地与实体公司的相互映射。

接着刘总利用实际项目案例的分析说明了主价值链业务数字化如何在生产实践中实现助理双效提升:山东某集团通过BIM+智慧工地+项目管理应用系统的智能化手段,实现多个项目可以同时实时掌握现场物料的各种情况,无需人工填报来,具有实时性和真实性,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此外,数字化管理使改企业每个运输车验收的时间大大缩短,物资进场可以一分钟之内完成验收检查,作业效率提升将近80%以上,极大地释放了人员的精力,节省了成本。另外一个案例是知识城南方项目,这个项目收录到了住建部发布的智能建造第一批案例里。该项目通过应用场景的构建,管理效率提升近40%,质量安全整改率提升60%,单项目资金节约达到600多万,显著提升了项目效益。综上所述,项目过程中需要精细化的管控,降本增效才能够保证项目盈利,同时企业的利润率才能提升。


三、系统推进: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

刘总如是说: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化推进的过程,这一系统工程包含许多核心关键要素。

首先是认知层面。数字化是一个业务变革,是一把手工程,不仅仅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这一层,每一层部门都是一把手主责。这个过程跟企业的经营战略相融合,制定数字化战略的过程会涉及业务流程的改变、组织的变革、以及新生产方式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实现,其核心是将企业的经营、战略的管理、数字化形成一个闭环。所以从战略到流程到组织,这是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三个核心部分。实现了数字化支撑之后,就可以让企业围绕战略驱动、客户价值驱动和数据驱动进行数字化顶层设计内容的构建。

其次是核心切入点。一个集团型公司里各层应围绕项目的核心业务,从核心主业切入,从核心主业中的核心环节切入,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项目层通过数字化实现精细化管理,工程公司层能控得住,集团公司层能捋得顺、看得清,能够准确判断战略目标在过程中是否有偏差。所以在企业数字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这一数字化进程会重塑业务,再把能力平台化重塑管理,核心能力沉淀到平台上,就可以进行能力的复制。

最后是企业角色。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离不开的重要角色分别是传统建筑企业和数字化使能者,广联达公司就是数字化使能者,同时作为平台服务和应用服务提供商。所以广联达目前的定位是平台公司,一方面通过平台让更多的合作开发伙伴能够在上面做应用开发,再一方面提供给建筑企业足够的支撑使它实现数字化转型。对于传统建筑企业来说,需要做的是垂直整合,自身企业形成价值链的生态整合,建构起企业数字化整体平台和整体数字生命体。

互动环节

Q: 线上观众:

在构建数字平台时,可以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模型上平台”的处理方式与处理手段吗?

A: 刘刚院长:

以BIM应用为例,我们在终端应用的过程中,模型数据要接入到平台。一方面要进行模型的质量检查,通过平台进行相应的规则检查和数据检查;另一方面进行轻量化的处理,模型要围绕实际的管理场景,并不是模型上有什么就呈现什么,而是要进行轻量化。而且在过程中要结合应用场景进行信息调度,所以在平台之间进行衔接时需要进行模型的管理。

Q: 线上观众:

可以麻烦您介绍一下“虚实交互”过程中的具体要点吗?

A: 刘刚院长:

一个是采集的数据跟本身数字模型之间要进行映射匹配,也就是说实体工地的空间,时间,业务场景产生的数据在对应的模型上要进行映射;第二点是整个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双向的,通过数字模型还要进行分析诊断,再反过来进行控制,所以它们之间实际是双向的关系。第三点就是整个过程要保证它的实时和在线,所以网络因素也是关键,虽然可能跟系统本身并不是完全强关系,但是它是一个有效的保障,避免过程中丢包了,数据不连续了,导致分析的结果也都不准确了。

讲座总结

讲座最后,徐照老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为了转型而转型,也不仅是为了使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工作效率,而是要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从项目成功来理解,即每个项目工程高质量交付、成本有效降低、浪费最小化、进度快捷,合理减少返工,达到零质量缺陷、零安全事故。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从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到了生产经营数字化的阶段,因此,核心业务的数字化是当前数字化转型的重点。

最后,徐照老师代表各位老师和同学向刘刚院长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