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若强,结构工程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教师,江苏省333人才二层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建筑类人才,江苏省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国际壳体与空间结构学会(IASS)WG8(金属屋盖)和WG13(结构优化)组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质量安全检测鉴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网格结构委员会委员,CECS预应力专委会、空间结构专业委员会、轻钢专业委员会、城市更新分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议专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专家。中文核心期刊《空间结构》和5本SCI期刊编委。主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模块化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自新风铝合金复合墙体应用技术规程T/CECS 1045》,《自新风铝合金复合墙体T/CECS 10182》,《大跨复杂钢结构施工仿真、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江苏省《轻钢龙骨式复合剪力墙技术规程》DB32/T 3911。参编国家标准《铝合金结构设计规程GB50429》和行业标准《屋盖结构风荷载标准JGJ/T481》、《智能建造评价标准》等10余标准。1996年至2000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习并获建筑工程学士学位,同年被推荐免试读研。2000年至2006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师从著名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世钊教授,并分别获得结构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国防科工委优秀毕业生。2006年末至2009年初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2014年,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2015年~至今,教授。2012年7月~8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客座研究员。2019年2月,墨尔本大学CSC高级访学者。2019年11月,英国利兹大学CSC高级访问学者。出版学术专著《数字结构布局优化设计》、《索支撑空间网格玻璃采光顶结构新体系研究》、《连续体结构强非线性仿真-离散实体单元法》。现为国家级精品共享课“工程结构抗震”和“智能建造与运维导论”主讲教师,编写教材《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和《建筑结构防灾设计工程实例》;本科主干课“数字结构设计”课程负责人,主编本科教材《数字结构设计》和《土木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生课程“数字空间结构”课程负责人。参编《村镇轻钢建筑抗震技术手册》。2022年牵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年牵头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一等奖。2020年牵头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获南京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23年入选江苏省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2011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指导教师,荣获2010年度全国大学生结构竞赛一等奖,2009年全国大学生结构竞赛二等奖,2010年度华东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