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巴黎圣母院大火 我院许清风校友解答五大问题

发布者:张爱芹发布时间:2019-04-19浏览次数:1586

【编者按】北京时间416日凌晨,有800多年历史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损毁严重。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91级校友、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与维护改造研究所总工程师、上海市工程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许清风接受新民晚报采访。以下是采访内容,现转载于此,以飨读者。

  

巴黎圣母院大火,上海专家为你解答这五个最关心的问题

  

新民晚报417日电(记者 郜阳)


图说:北京时间16日凌晨,法国巴黎地标建筑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  来源/东方IC

  

北京时间16日凌晨,法国巴黎地标建筑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在十几个小时的大火中,巴黎圣母院建筑损毁严重。新民晚报记者专访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与维护改造研究所总工程师、上海市工程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许清风,为您解答此次火灾中五个最关心的问题。

  

新民晚报: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建筑,能简单科普一下哥特式建筑的风格吗?从建筑史上来说,巴黎圣母院的意义和地位?在国内是否有比较著名的哥特式建筑?

  

许清风: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盛行于欧洲,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巴黎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是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座全哥特式的教堂,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矗立在塞纳河畔,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宗教建筑之一,闪烁着法国人民和欧洲文明的智慧。巴黎圣母院是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巴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国内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包括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北京西什库天主堂、天津望海楼教堂、天津西站老站房、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芜湖天主教堂、洪家楼教堂(济南)、湛江维多尔天主教堂和青岛天主教堂等。


来源/东方IC

  

新民晚报:从普遍情况而言,修缮过程中什么情况可能引发大火?现场什么因素可能导致火情不容易控制?

  

许清风: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和类似火灾经验,巴黎圣母院起火可能原因包括:建筑修缮过程中电线短路、现场明火施工不当、现场修缮材料堆放不符合要求、现场消防设施配备不到位或其他现场不规范施工行为等。施工过程中的消防安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国内北京央视北配楼大火、上海胶州路“11.15”火灾、四川绵竹市九龙镇临官楼木塔火灾等均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过程中油漆、塑料制品和装饰材料等可燃物堆放较多,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临时用电线路多,施工过程中涉及电焊、切割等明火操作且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等均可能引发火灾。

  

巴黎圣母院木屋架木构件密集且高度高、修缮现场可能堆放较多可燃材料,消防水枪压力和云梯高度不够等多重因素,均可能导致火情不容易控制。

  

新民晚报:大火可能对巴黎圣母院的内部结构造成怎样的影响?就重建而言,首先要做的工作包括哪些?

  

许清风:火灾后,巴黎圣母院内的木质塔尖和木屋架基本被焚毁,但主体结构基本得以保存。根据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房屋质量检测站和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对相关案例的处理经验,巴黎圣母院的重建可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立即进行火灾后巴黎圣母院主体结构的应急鉴定评估,对存在的危险点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2)立即对留存的重要文物和艺术品进行保护,需要移位保护的应在相关文物专家的指导下尽快实施;3)在现有资料包括三维模型基础上,对巴黎圣母院主体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详细检测评估,并根据检测评估结果提出可行的重建方案和加固修复措施,如顶部仍采用木屋架和木尖顶,则所有木材需经过严格的阻燃处理;4)根据欧盟和法国关于文物建筑的管理规定和重建原则,进行巴黎圣母院的重建。


来源/东方IC

  

新民晚报:能否介绍一下历史建筑做修缮工作的必要性?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历史建筑做修缮?

  

许清风:建筑结构均是按一定的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的,例如我国对普通建筑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这主要是基于荷载和材料特性的概率分布确定的,保证设计使用年限内建筑结构达到我们可以接受的安全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建筑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后就无法使用,只是安全度不能保证,需通过专业机构进行现状检测评估和抗震鉴定来确定历史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

  

一般在历史建筑存在明显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需进行修缮。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均会随着时间劣化,存在耐久性问题。如混凝土结构会发生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混凝土剥落等损伤,砌体结构会发生块体风化、砂浆粉化等损伤,钢结构会发生钢材锈蚀、连接节点松动等损伤,木结构会发生木材干裂、端部腐朽、内部虫蛀等损伤。当耐久性问题严重影响结构安全时,需进行针对性的修缮乃至加固措施。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明显渗漏、楼面挠度过大、建筑倾斜等明显影响使用者正常使用的,也需进行修缮。另外,由于历史建筑设计建造年代的设计标准普遍较低,其抗震和防火普遍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一般在历史建筑修缮过程中,也会在保证重点保护位置不受破坏的前提下,酌情提升历史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和防火能力。

  

在上海地区优秀历史建筑修缮过程中,务必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委托专业公司实施、并全程接受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

  

新民晚报:从重建角度来看,原样修复需要哪些技术?目前在建筑领域,有哪些比较先进的科技能帮助复原?

  

许清风:原样修复首先要明确和探寻建筑使用的原始材质、原始结构形式、原始建造工艺等,并尽量采用同样的材料、结构形式和工艺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中还应遵循真实性、必要性和可逆性的保护原则,注意不能对结构造成二次破坏,并注意新材料和原材料之间的结合。而且制定修复方案过程中还应考虑采用最新技术提高建筑的整体安全性能,如智能消防监测、预警和灭火技术、基于BIM的结构和消防设施监控预警平台等技术。

  

目前在建筑领域,可借助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等建立的文物建筑三维模型档案、BIM模型等先进技术帮助文物建筑的修缮、复原或重建。

  

2019417日 新民晚报

许清风校友简介

许清风,男,1973年生,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19月进入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19959月进入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蒋永生教授和傅传国副教授;19983月进入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蒋永生教授,并于20019月毕业离开母校到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

现任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和启明星跟踪计划、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抗火、建筑工业化和新型竹木结构的研究与工程实践。已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2负责在研3项;研究成果获得部市级科技奖励10,其中华夏建筑科学技术等奖1、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申请12项;主编技术标准6参编1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