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唐春安教授访问我院并作学术报告

时间:2018-10-31浏览:3343

2018年10月28日,应我院赵坚教授和李建春教授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大连理工大学唐春安教授访问院,并做了题为“基于开挖技术的增强型地热系统——一种气候变暖争论的解决方案”的学术报告。我院何磊教授、王浩教授交通学院刘松玉教授、邓永锋教授吉林大学王清教授同济大学陈永贵教授合肥工业大学查甫生等二十余位教授以及及近百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唐教授首先介绍了全球气候变暖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因果关系,指出人类活动(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可能不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然而为了有效遏制气候变暖,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势在必行。随后,唐教授指出,各种新型清洁能源中(包含风能、光伏、水电站、核能等),增强型地热系统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唯一可行性方案。传统的基于钻井技术和水压致裂技术(EGS-D)的方法有诸多缺陷,如供热流量小、水-岩换热通道短、冷热水介质受原岩污染严重,以及水力压裂技术消耗水资源、污染地下水环境等,使得EGS-D技术的商业推广存在难以突破的瓶颈。在此基础上,唐教授详细讲解了基于开挖技术的增强型地热系统(EGS-E)的基本设想,可能涉及到的技术挑战等。EGS-E系统主要通过钻爆制裂、开挖人造地下热湖和超大竖井通道,形成具有“超大热源”、“超大热储”和“超大热流”三大特征的颠覆性深部干热岩开发方法。该方案充分发挥岩土工程开挖技术的诸多优势,同时能够促进大直径超深竖井等施工建造技术及配套工艺,高温高压条件下深部岩体的破岩方法和设备。



  

  

唐春安老师简介

唐春安,男,19583月生于湖南省黔阳县。198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采矿专业,1984年和1988年分别获得东北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192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大连理工大学岩土工程学科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地构造学科首席教授(兼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第五届地矿油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曾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主席;《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GeoMechanics and GeoEngineering》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岩石破坏机理及其岩石工程灾害模拟分析、监测预警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120余篇)。出版《Rock Failure Mechanism》、等学术专著六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励七次。分别于94年和95年获得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曾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连续四年入榜爱思唯尔(Elsevier)地球与行星科学学科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