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烟火——李爽纪

发布者:张星发布时间:2015-12-27浏览次数:1109

旧城烟火

053151  李爽纪

一阵东风吹过,吹落了一片晚霞,笼罩在清河小镇的上方,像一个温暖的怀抱,又像是上帝的恩宠,像永恒的宁静,又像是最后的从容 。南天孤云掠影,以薄寒轻衣点缀,那红蓝泼墨山水,霏霏浮烟,霭霭微坌,笼罩在天地之间。不远处的流水,潺湲不绝,在温柔的风中,静静淌过秋天的黄昏。

这是一个绝对迷人的黄昏。

苍穹之下,清河镇上。

小镇中央的广场上,镇民们喝着晚茶,聊着晚话,内容无非家常,什么天下大事,什么国际形势,都与这个小镇的龙门阵无关,似乎它们不同时存在于同一时空,同一世间。他们聊着聊着,偶尔会安静下来,抬头望一望天,似乎在期待着什么,静了一静,随后又是咧嘴哈哈一笑,继续着谁家姑娘入了谁家,谁家又喜开了花的晚聊。

船夫踩着渡船,撑过那片小河湾,远处轮廓里,炊烟渐次升起,又飘散。

当天空藏了最后一抹余晖,朔风卷尘,夜幕低垂,镇民们渐渐安静了下来,放下了手中的茶盏,停下了家常的谈话,眼神蓦地庄严了起来,望着天空。

远处几声犬吠后,人世间陷入了绝对的寂静。

只见一粒红光,划过一道残影后,飞到了最高处,就此绽开,以一个优雅的弧度四散而下,远望之,似一朵红莲,随后又逐渐开放了第二朵,第三朵,此花未谢,彼花已开,千朵万朵,瀚如花海。暗灰色的天空帷幕,早已笼上了一层或浓或淡的红妆,像隐没在黑暗之中的鲜红嫁衣,那千朵彩莲,幻成南珠与金线,绘成那嫁衣之上的针针缀连,嫁衣红深胜于莲,即使藏于暗中,也能与百花争艳。烟火腾起的尘烟,悄然从天空慢慢沉下,似雾非雾,缥缈画中。

镇民们安静地看着,满是欣喜的眼神里,也写着满足,烟火常见,然而这种烟火的盛宴,这种烟花如海的景象,又亲眼见过多少?莫说是他们,即便是我这个旅人,这个过客,也是满心震撼,一时失语,似乎又是失魂。

我是人间客?

烟火如花花满天,我为凡人还是仙?

此景只应天上有,然而看着那挂着的横幅,竟生莫名的失落。

 “清河镇旅游风景区欢迎您!”

于我而言,这小镇,就像是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生于俗世而不俗,不足为外人道也。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当一处地方引入了商业旅游元素,无论有多么浓厚的文化底蕴,都迟早会被那渐渐燃起的欲望而焚尽,或许只要几十年,甚至几年,那所谓的古城、古镇、古调、古韵似乎只是活在过去,活在视界之外,活在想象之中,往者仍然会记得它当初的情调与高雅,记得它曾经的小桥流水,安乐闲适,记得它曾经的纯洁与家的感觉,面对这面目全非的现在,又有几人能不偷拭青衫泪,又有几人能不怀念从前?后来者看到商业气息横行的风景区,也许就会认为,这是古人情怀,古调风雅,如此一来,有些东西,注将遗失。

然而人力有时穷,纵然千不甘,万不愿,却也无济于事。只能看着那剩余不多的风雅之美,渐渐红妆纹饰,然后被人逐渐忘了它从前的模样。

烟火的盛宴还在继续,依旧是那么艳丽,但是看久了,又觉得略显娇艳,那原本应该沉睡的黑夜,竟然在疯狂地嘲笑,这天空之下的四野。那烟尘锁住的那片天,有些妖异地俯着瞰世间。镇民们似乎也是腻了,又开始握住茶盏,有人带了热水,续了新杯,有人没带,便找到带了热水的旁人也续了一杯。新一轮的龙门阵也开始了,但是这烟火的喧闹不得不使人们时不时停下来,听清谈话内容后,才能继续聊下去。吹牛皮的,笑容变少了,拉家常的,听客变少了,话也变少了。

是我的幻听么?烟火声下,几人叹息?

偶或有镇民再次抬起头,欣赏那烟火的美丽,不过半晌便低下头来。

 “妈妈,这烟火好漂亮啊!”身旁一个小姑娘,被妈妈抱在怀中如此说道,眼神还望着天空出神。

 “嗯,以后会经常有的!”她的妈妈爱抚的摸了摸孩子的头。

看着那个小姑娘,无法说出心中什么感觉,孩子,烟火背后的清河小镇,你或许无法见到了,待到日后长大,那个你出生的清河小镇,或许已经不复存在。

记忆中,我停宿的小镇,夜凉如水,天边月正弯,凋谢的月瓣,坠入河流,睡在杨柳岸,远处老戏声悠扬,多婉转,老妪坐在屋檐下,借着灯火,细绣牡丹。今夜过后,这里就会迎来一批一批的游客,这些景象或许不再出现,或许不再是原来的模样。

今夜一别,竟是永远?

镇长,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掌着话筒,说了一些客套话,官场话,模模糊糊的,只有最后的掌声才显得真实,烟火的背景下,一切显得极为遥远和陌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我问坐在旁边川子(在小镇认识的好友):“你觉得这里变成旅游城镇,值得么?”

川子似是没听懂我的问题,有些傻愣愣地看着我。

 “你们还能像以前一样生活么?意思是说,不被这个旅游元素打扰。”

 “能啊,他们赚他们的钱,我们过我们的日子。”川子如是说,脸上没有太多的情感波动。

 “我怕你们的生活会被游人打扰太多。”

 “那也没关系,家在这里,什么都好。”他顿了顿,“你明天走了?”

 “嗯。”

 “没事儿,你以后回来,我会欢迎你的!”

我微微一愣,笑了笑:“谢谢,到时候,有劳了。”

这时,我才发现,小镇的居民,似乎没有出现我想象中的深沉或者是悲伤,旅游元素的引入,似乎跟他们无关,又像是这很正常,喝茶的还是在喝茶,聊天的还是在聊天,本就爱笑的人依旧笑声爽朗,一点都没被那烟火声盖住,周围的人似乎也被影响,一个个都很开心。

家在这里,那就没有丢失,小镇居民才是这里的主体,所有一切的闲适,一切的韵味,都是小镇居民们带来的,人在这儿,这些应该就不会变太多。

山水依旧人长好。

烟火何时谢幕了,谁又知道?就像是没有人会留意每天吹过的风,吹向何方。只有淡淡的印象,才让人们都知道,这里有过一阵子美妙的旧城烟火。

还是不愿意看到游人蜂拥而入的情景,天未破晓,行囊备好,出门离开。树下青草叶上,还凝着清露,路过的小巷,石板冰凉,何处晨鸟微响。到了昨夜的广场,回想起那场烟火,再望着天空,已无半点踪迹,似有似无的浮烟,是云是雾谁又知道?

突然觉得,这个小镇的居民,就像是那烟火,生如夏花之绚烂,却心甘在这片天空下扎根,从哪里升起,就在哪里落下,无论天空云卷云舒,阴晴雨晦。烟花不会让人懂得,它化作的尘埃是怎样的温暖。它宁可留下一地冰冷的幻象,一地破碎。如果你哀伤,你可以为它悼念,却无法改变它的坚持。川子如是,镇民如是,小镇可能不再是原来的小镇,但人还会是原来的人,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或许会记得从前那恬淡的生活。清河是这样,别的古镇应该也是吧。想到这个层面,忽然觉得从前走过的古镇,倒真有几分古镇的韵味了。有一种美,不随时间凋零,哪怕你觉得它已经逝去,或许它正在另一个地方,以另一种姿态,重生,延续。

锦瑟无意生悔,听者两行泪。秋月无意滋恨,望者自心沉。

 “家还在,小镇就在。人还在,纵然你看上去变了,但有些,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家的信仰。”

 ……

几载春夏秋冬风依次拂过那清河小镇,距离当年的烟火,感觉好遥远,好模糊。这次,重新回去看看老地方,看看老朋友。

道路已经翻新,干干净净,镇里的小巷,作为古旧元素,好好的保存了下来,虽然加上了一些修补痕迹,但无伤大雅。偶尔会有居民看着我们一行人,略显疑惑,因为旅游项目景点不在这里,觉得游人理应不会来这儿,便热心地上来问我们是不是迷路了。

变过几重星轨,却没有改变那分原本的滋味。

再见到川子,没有什么隔阂,正如他所说,欢迎我回来,看到他的样子,我知道当初的我真的太多虑了。

感受了下四人轿,尝了下山野竹筒饭,游了次竹海,这趟算是没白来,其实在走进小镇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没白来。

川子给我看了一组相片,其中有当年的那场烟火,相片是我和他的合影,背景是烟火葳蕤,还有镇民们那一夜的风情。

还是那场烟火,缀满南珠与金线,世间无与争艳,交织那夜秉茶闲谈,暗香一片……

  

——转载自东南大学团委《东大青年》总147期p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