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谈转系转专业
作者 051131 孙明策
“转系生?!好腻害!”
“转系一时爽,来年火葬场。”
这就是很多人听到“转系生”之后的反应:惊讶、羡慕、倾佩,也许还有伴着摇头的不解。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转系离自己是这么遥远,转系生的经历因此也就带着一丝神秘的色彩,令人心生好奇。拿自己的和身边转过专业朋友的经历来说,的确也是这样。“转系生”就像一个标签,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有的人会赞叹我们那场考试的成功,有人佩服我们对理想的执着,还有人或许会困惑我们的坚持;而曾亲身经历或者有过深入了解的人,或许会为此间的坎坷和纠结深有同感。
作为一名普通本科学生,对于学科和专业的认识难到较深程度。决定转系之前,我特意去图书馆查阅了各个专业的书籍,同时拜访咨询老师和经验丰富的学姐学长。的确会发现,本科专业与专业之间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工科,主要分为:电类和非电类专业,其中非电类专业又包括土木交通类、机械类、化工类、生物工程……每个专业的研究方向与本科生培养计划都有很大不同。了解这其中的差异,弄清自己兴趣所在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的第一步。
利弊谈
这场考试给了我们第二次选择的机会。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哲学和内在魅力,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专长和对于各个学科的独特见解,专业选择是容不得马虎的事情。也许会因为高考或者志愿填报难如人意,也许只是年轻的我们缺乏对未来的考量……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重新确立梦想的机会。
为之付出的日子将成为值得珍藏的回忆。身边经过转系的朋友都常常感叹:那是一段自己回想起来都会感动的时光,和高考相仿,却又完全不同。那是一段孤身一人默默奋斗的日子,那些历练是如此的独特而又耐人寻味。十分庆幸,我们认真地经历了。当然,它也会带给我们烦恼和抱怨。“插班生”转入新的学院,挑战总与机遇同在。
在新专业的新学期,我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适应新的宿舍、班级和学院。转系生还有额外的事情得为自己操心——同班同学在享受开学时的轻松,我们却会辗转于院系和学校的教务处,学分替换、课表安排也会让人异常头疼。
额外的课业也伴随额外的压力,转系过后,会要求补修培养计划里大一落下的课程。我们常会互相倒苦水、互相自我调侃,我们也会相互支持,一起挤在大一学生的教室里上课。新学年评奖评优会因为转系生的身份被排除在外,默默深藏功与名,我身边的不少朋友都是非常优秀的,却也还需要再默默努力一年。但我们知道,一切都可以被接受——只要真心是认为值得。
我们的建议
大一接近尾声,很多同学有了更为明确的专业方向选择的计划,也有不少来到大学就立志转专业的同学。这篇文章的最后,我们整理了一些建议留给准备转专业的同学:
1.高数和英语往往难度较大。一旦低于单科控制线别的科目分数再高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基础学科一定要考好。
2.无论底子如何,若对转专业有较强的愿望,应尽量提早安排,计划好至少一整周的复习时间;对自己不太有信心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选择复习20-30 天。
3.转系贵在坚持。与其说转系考试考查知识与能力,不如说考查毅力。一开始报名的人可能很多,但最终参加考试的人可能只有七八成,能坚持考完试的人还会打上一个折扣。
4. 建议大家能够提早回到学校。首先,暑假留校的大多是同样准备转专业考试或备战考研的同学,只要走出宿舍,都能够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复习备考氛围;并且朋友的各色活动和人情往来也将不再影响自己;在学校里,我们还能随时与同学探讨难题,也可以获得最及时的资源共享,对于难度较大的转系考试来说裨益颇多。不过,暑假里学校生活条件会远不如平常,各个方面都会受其影响,一心渴望换专业的孩子要有打攻坚战的心理准备。
5. 积极备考,但要做好接受一切的准备。无论大一的成绩多么令人骄傲,或背水一战的决心是多么的强烈,最重要的仍旧是一颗平常心。时刻记得提醒自己,无论考试结果如何,要做和可以做的,只有奋力地迈当下的每一步;令人困扰的思绪和忐忑,就用充实来填补吧!
6. 小贴士:基础不好或有相关科目针对辅导需要的同学,不妨联系大一时的高数/大英老师,往往能够找到在暑假里针对转专业考试进行辅导的老师。当然,单独辅导有时自己每天还要往返牌区和九龙湖;不过按往年来看,效果也比较显著。
转系注定是难忘的经历。我也想说,一次转系,虽然有太多不易,但期望从来未被辜负。人生的路充满了选择,这一次没有后悔;也祝大家不留遗憾。
——转载自东南大学团委《东大青年》总146期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