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丁大钧班在台湾中央大学一学期访学纪实

发布者:张星发布时间:2015-01-31浏览次数:1106

2015120号,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11级丁大钧班结束了在台湾中央大学的学习生活,全部安全返回,圆满而充实地度过了在台湾中央大学的一学期

转眼回望,白驹过隙,落英缤纷。作为第一届赴台学习的丁大钧班,我们肩负着探索、学习的任务,这既是体验台湾大学教育之旅也是促进两岸交流同时也为两校务实的人才培养合作探路止于至善的思想激荡着情怀,两校本是同根生的历史拉近着距离。我们感动于中央大学优质的学习生活条件,珍惜于来之不易的整建制交学习机会,并时刻能以“不忘初心”四字铭记自省。

一、课程学习

中央大学拥有着非常优质的师资条件,在职教师基本都具有海外名校的留学背景,科研水平及教学能力都极其突出。这些老师所毕业的名校多为我们梦寐以求的学府圣地,因此这些老师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精神榜样。而我们也非常珍惜这样的师资条件,丁班同学当中凡是有出国留学打算的也都纷纷寻求系老师的帮助,而中大土木的老师也都非常热情,或是提供方向性指导,或是帮助撰写推荐信,在我们的深造道路上提供了很大的助推力。与我们学院不同,中大土木的在职专任教师人数非常少,仅有二十余位,但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却非常广泛,按照学科门类可分为若干个研究组,包括结构工程组、大地工程组、材料工程组、运输工程组、水资源工程组、资讯应用组、空间资讯组等等,各领域之教学在桥梁震动、桩基量测、地盘改良、铺面材料、水泥微观性质、风洞试验、交通运输、营建管理等方面都有深的研究具有相当发展。

 多元化的研究方向让我们在进行自主研讨时更加得心应手。例如我们土木专业部分同学选修了《土木工程专题》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为研讨型课程,各位同学依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由授课老师推荐到各个研究方向的老师那里去,针对某一研究方向进行研讨探究型教学,期末需进行个人的presentation,即将个人的研究成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对自主探究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其内容形式我们东大的SRTP项目以我们丁班同学所组成研究小组为例,我们组由土木工程学系主任许协隆教授指导,课程题目为《综合评价FRP在结构设计及结构补强中的应用》,研讨内容可以概括为设计一个6层框架结构,现在要求加盖楼层,并用FRP等进行下层结构的加固,同时用相关软件模拟分析。在这门研讨课程中,我们也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虽然在设计计算方面大陆学生拥有一定优势,但是在成果展示以及表达方面可能就不太及台湾学生。例如PPT制作,台湾同学更加丰富充实,视频制作、软件应用也更加多元化。一个好的设计只有通过好的表达才能充分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些方面是我们应该进一步学习的。

除此以外我们还选修了诸多有意思充满挑战的课程。例如土木专业同学选修的硕士班大地地震工程这门课程由两位老师共同授课,一位是中大土木的洪汶宜老师,另一位是来自日本广岛大学的Koji ICHII老师每位老师各负责一半学时的授课。同样地洪汶宜老师也会去日本广岛大学针对同样的课程授课一段时间,和我们一起听课不仅仅台湾同学更多的是来自法国、日本等地的国际中大土木的国际化交流程度可见一斑。《土木工程实务是专门针对大学部四年级毕业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工程实务观念而非理论知识水平。这门课每次都会邀请许多或是工程顾问或是政府官员等奋斗在工程第一线的校友来为我们作报告同时邀请一些学术界的“大牛来为我们演讲,如前中央大学校长刘兆汉博士李罗权博士、前NASA 海洋科学首席科学家黄锷院士等等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讲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眼界

 工程力学专业的同学本学期共选修了7课程其中3门还是难度极大的研究所课程,因此该部分同学本学期课业压力非常之大,挑灯夜战也早已成为了常态然而这样的辛苦并没有削弱同学们对这些课程的求知欲望探索兴趣这里的老师诚恳、谦卑自信、兢兢业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老师上课也各有特色:比如米工程,每节课我们都要读一篇SCI或者EI的期刊文章,让我们了解纳米科学最前沿最顶尖的研究成果,课程最后我们还动手制作了一个小型“静电起电机”;比如高等流力,老师每堂课板书都有几黑板,老师解释说,这门课数学性很强,有很多的理论推导和证明,如果ppt授课大家很容易就睡着了,板书的话,大家做点笔记,多少可以多懂一点知识。上课讲义是老师根据自己国外求学期间听讲心得、几十年授课经验、再结合自己团队研究成果总结而来,内容深刻严谨,让我们体会到流体力学经典理论背后深刻的数学逻辑性;再比如结构学,老师渊博的学识令人敬佩,讲课深入浅出,总是能把知识点解释的很到位,每一章都有相应的一本英文参考书籍推荐阅读,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上课很多都是用英文原版教材总的来说,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并不轻松,老师悉心解惑给了我们很大帮助,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格物致知的道理。

 除了专业课程,中央大学的体育课程也是独具特色。除了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运动外,射箭、高尔夫、传统武术等等都成为了非常热门的“小众运动”而我们也非常幸运选中了这些课程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些许亮丽的色彩。有趣的是中央大学把游泳课程列入了必修课程,也就是说每一位中大学子都必须掌握游泳技能才可毕业,这着实让我们这群“旱鸭子开了眼界

二、实践致

除了正常的课业学习,我们全班还受邀参访中央大学土木系实验中心以及许多非常著名工程企业

11月底,土木工程学系主任许协隆教授带领丁班30位同学参观台湾润泰集团润弘精密工程公司预制构件厂,让我们了解了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作流程、创新研发、应用优势与发展前景。参访下来,我们收获颇丰,专程上海赶回台湾接待我们詹耀裕总经理的一番话更是让我们对大陆建筑工业化的导向充满信心,参访最后,詹耀裕总经理也十分希望我们能够到上海分公司实习工作,今后如果有任何相关问题都可以直接找他。通过这次实践参观,我们充分了解了台湾地区土木建设发展现状,也对混凝土预制工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12月底,我们还参访了台北世曦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台湾工程顾问界的金字招牌,世曦集团已发展成为技术与管理人员逾1700人的全台最大工程顾问公司,业务范围辐射至公路、铁路、港湾、机场、桥梁、隧道、捷运、水利等各领域。参访过程中,世曦集团董事长李建中先生一句“精塑台湾,放眼天下”使会场气氛达到高潮,同学们感受到世曦集团的企业精神与影响力,并对所见所闻有所感悟、深思于心。

12月系里安排我们丁班同学参观了中央大学土木系实验中心。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土木材料品保中心、太空及遥测研究中心以及土木工程大型力学实验馆。这里齐全的实验装备、先进的管理理念也让我们大开眼界。而通过参观和各位老师的详细介绍,我们对中大土木系的实验条件和教师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我们每一次参访活动许协隆主任都是亲自安排亲自带队参观工学院院长亲自陪同通过这些参访活动,在加深对专业理解、台湾企业了解的同时也进一步建立起与各位老师的交流和联系,加深了师生的感情。

三、校园活动

 10月初,中大组织了一交换生文化之行,中大所有的交换生一同赴台南感受当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同时安排交流茶话会,来自世界各地学生的相互交流又搭建一个平台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让我们感受了宝岛台湾的人文风情,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与世界各地的学生深入探讨,亦学亦玩,相得益彰,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校园运动会期间,我们丁班全体同学还穿着统一制服一同参与了运动会开幕式绕场展示向台湾同学展示了我们东大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看台上的老师和同学更是热烈的掌声我们

 除此以外,我们还参与了许多由各类学生团体组织的文化活动。与大陆不同,台湾同学所举办的活动可以用“小而精来概括宣传海报到演出服装,这些都是同学们亲自手工制作宣传手段和表演形式也是尽显创意。没有绚丽大气舞台,这里的晚会靠观众的热情来烘托气氛,开放的思想和心态也感染每一位在场同学。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丁班同学还在中大举办的境外生联欢会上一展歌喉,获得全场最高呼声,在世界各国的同学面前尽显丁班学子的风采

 在服务理念方面,台湾同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这里我们感受到最多的是学生为主体的关怀无论是选课还是选宿,都会为学生行一切之便利。比如在宿舍方面,中大每一栋宿舍都会定期召开生活会议,师生代表共同商讨改善学生生活条件每个礼拜不同的宿舍楼都会举办宿舍人文关怀系列讲座每次讲座都会邀请一位中大的老师来和同学们探讨非学术型话题,这些话题往往和老师的专业并不相关,而是从师生共同爱好出发,包含了天文、地理、摄影、艺术、旅游等等一切富有趣味的话题,这些活动信息会及时公布在学校的网站上,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参与。而许多关怀性的政策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例如在顶层宿舍的学生每年都可以领到一笔冷气补贴(弥补顶层宿舍屋面隔热效果不良导致的空调费用增加),只要学生内部协调一致,同学们可以在任意时段以任意理由申请调换宿舍,诸如此类的政策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里实实在在的人文关怀。选课方面,如果线上选课名额已满,同学们可以自行前往任课老师那里沟通任课老师可以根据该课程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发放密码卡学生这也更好地实现了在选课方面师生的自主性。此外,中大的“小绿也成为一大亮点针对校园废弃自行车,学校并没有简单地做统一堆放处置,而是将废弃自行车进行维修并统一涂成绿色作为校园内部公共自行车每天都会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收集和重新分布这些自行车,并定时进行维护,这为我们在中大求学期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完美地处理了废弃自行车处置问题,减少了大量的浪费。

四、风土人情

半年前,对于我们30人中的大多数人而言,台湾是一座宝岛可能因为某首歌,听说过她;也可能因为某部影视作品,看见过她然而,经历了这131个日日夜夜,我们的记忆点点滴滴,撒落在这片土地的每一隅。她成了我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我们兴奋地告诉自己——台湾,我认得她!

 在台湾的四个多月里,我们感受最多的应该是当地人的亲切礼貌。走在大街上,你可能只要一脸迷茫地站在路牌边,就会有热心的台湾人主动来帮你。无论是在台北的城市咖啡店,还是在喧嚣的夜市小摊,总能从服务员口中听到那句甜甜地“谢谢,谢谢。”即使是和同伴在为一个知名的小吃店排队时,站在身后的大叔可能从口音看出我们不是本地人,就会很热情地与你攀谈,告诉你他的吃食经验。印象里,他们总是乐意告诉我们,“可能这样会比较好一点”,然后,微笑地说“拜拜,欢迎来台湾,好好玩哦!”。在台湾,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将个人物品落在公共场合,因为无论谁捡到了,都会送去服务台或游客中心。可能不必深究他们为何来帮我们,举手之劳地施予援手就是一种单纯地习惯。而那些没有由来地“谢谢”,包含地不只是感恩,更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都说愉悦地心情是会感染人的,于是我们习惯在上下车时对公车司机说谢谢习惯在公共场合小声说话习惯对陌生人报以微笑……因为这些习惯曾让我们心头溢出暖意。

 在台湾的大街小巷,很难找到垃圾桶,却也很难找到随地乱扔的垃圾。每家人家都会将不同垃圾分类,每晚都会由垃圾车来收取。一场台风过后,清晨便会有清洁工人用强力地吹风设备将落叶扫除。我们所居住的中央大学,占山为校,各类体育设备一应俱全。一条中央林荫大道,会在节日的时候挂满彩灯和一些学生们亲手制作地装饰。每到周末,学校里的大草坪变成了附近居民举家活动的场所。温暖的阳光下,总能看到他们老老少少在草坪上玩着简单的游戏。

他们的生活就是如此平淡而舒适,每个人遵守着应该遵守的秩序。在秩序之下,随意地装点着自己希望的生活的样子。不需要太多的财富,简单自在便是他们的所求。也许,正是这种闲适,让他们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再简单、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吧!

 既然有幸来到台湾,我们自然不会错过台湾的山山水水。从北端的基隆海港、九份山城,到中部的阿里山、日月潭,东部的碧海蓝天,再到最南端的垦丁海湾,几乎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在台湾,出行是件很方便的事情。如果担心火车太慢,可以选择高铁。到了目的地,总会有直通风景区公车,而且所有风景区都不需要门票。最令人惊讶的是,风景区内的物价绝对不会让你的钱包无力招架。台湾的旅游业很发达,是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远道而来的游客;更是当地对外来客的贴心关爱,让那么多游客流连忘返。

 短短的四个月,不同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每个人有了不同的体验。交换生不仅仅是从学业上交流心得,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去知道一直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们无法带走台湾的山川美景,无法刻录每个台湾人温暖的内心,但我们可以带回我们内心对这些风土人情的真实体味!

 在土木工程学系为我们举行的饯行晚宴上,系主任许协隆主任宣布了系里的决定,将我们丁班30人列入中大土木的校友名录。从此,我们本科有了两个母校,无疑,我们是两所母校的宠儿,30个幸运儿!

(曹徐阳 王柳英 陶楠 顾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