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
暨第五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系列报道
(三)
7月3日是2014年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暨第五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第三天。今天的报告依然分为结构与防灾、桥梁、工程管理三个专题班进行。
一、结构与防灾专题分会场纪实
上午,同济大学薛伟辰教授给大家报告的题目为“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薛教授主要从“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研究进展”、“现代预应力结构简介”、“现代预应力研究进展”三个方面给学员们系统地介绍了预应力的知识,并结合试验模型讲解了不同类型的预应力结构的性能以及新型预应力结构的发展和应用。薛教授的报告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报告结束后学员们纷纷提问。
下午,东南大学建筑工程系主任孟少平教授以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进展与工程应用”为题做报告。
孟少平教授主要从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的研究,在报告中,孟教授首先介绍了预应力结构的基本概念,从原理出发,阐述了预应力对结构的作用机理进而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分类和施工方法。孟教授还为大家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结合经典的预应力工程案例让学员们直观地感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孟教授的报告图文并茂,内容充实,逻辑清晰,通俗的语言配合形象的图片,使学员们充分理解,受益匪浅。
二、桥梁专题分会场纪实
在桥梁专题分会场上,国际桥梁抗震委员会主W. Phillip Yen(颜文晖)博士、同济大学葛耀君教授和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君黎先生主讲。
继昨天的桥梁检测讲座后,国际桥梁抗震委员会主席、东南大学客座研究员W. Phillip Yen(颜文晖)博士今天上午演讲的主题是与抗震相关的Bridge Seismic Design和Bridge Seismic Design。颜博士首先为我们介绍了风险管理的概念,并简要提及桥梁抗震设计理论。讲座的重点在elements of capacity design设计方法、,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以及抗震能力恢复的概念,同时,还简要地介绍了桥梁抗震加固知识。
赵工的演讲诙谐幽默,不时引发笑声。学员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长了知识。
三、工程管理专题分会场纪实
今天的工程管理专题分会场的主讲嘉宾是东南大学的张建坤教授和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南京栖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前董事长、东南大学兼职教授陈兴汉女士。。
上午,由张建坤教授介绍他所做的“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社区居家养老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首先,张教授讲述了当今社会的两大热点问题,即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和养老的严峻形势,综合这两大问题指出养老“洼地”的状态,在这状态下社会问题“叠加”,产生“共振”,这将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重大的影响,课题由此提出。然后,张教授指出大规模保障房社区居家养老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持”,构建可持续、适度保障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达到养老需求、供给与利用三者的均衡。最后,张教授提出了该课题的主要观点,强调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居家养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强化政府在居家养老中的主导作用。
张教授的讲座言语诙谐,频频引发学员们的笑声。在提问环节,学员们提出了有关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国家相应的政策措施、香港保障房建设与内地的区别等问题与张老师讨论。
下午,由陈兴汉教授演讲的题目是 “大型保障房项目建设管理创新与实践”。
陈教授的演讲开门见山,直接指出我国保障房项目目前存在着建设中质量、工期、成本目标管理问题和建成后的物业管理问题,她认为要改善我国保障房建设的现状,就必须积极对保障房项目管理的理念进行变革创新,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总控。进而,以南京幸福城保障房项目为例介绍了大型保障房项目的建设管理创新的三部曲:第一步是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南京幸福城保障房项目,采用组团式开发模式和集成化项目组织模式,实现了项目参与者之间的无缝对接,提高了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第二步是技术创新,在南京幸福城保障房项目采用了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BIM技术实施项目总控;第三步是实践创新,在南京幸福城保障房项目中运用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产业化等手段,力争实现高标准、高品质、高速度、高配套、低成本的建设目标。在演讲的最后,陈教授跟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成长历程,给学员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文/冯宇、许阳、汪茉莉,图/魏明、朱松松、舒诚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