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一个传统 做强三大平台

发布者:张星发布时间:2013-11-20浏览次数:329

 ———吴刚院长在土木工程学科创建暨土木工程系(学院)成立9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摘 选)  

尊敬的各位校友、领导、来宾,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90年来,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还是在艰苦奋斗的建国初期,或是在改革开放的火红年代,历代东大土木人始终能够洁身奋进、潜心耕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展望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借此机会,我着重向大家汇报一下今后的发展规划,重点可归纳为“发扬一个传统,做强三大平台”。

  一、在一个传统方面:

  东大土木人经常得到的评价有三句话:一是极其重视教学和人才培养,二是东大土木人非常厚道、顾大局,三是始终抱着实干兴邦理念,能够脚踏实地地做事。这种文化,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东大土木人的骨髓之中,它的作用超越其他任何的制度和措施,是东大土木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将矢志不渝地继承和发扬,为东大土木跨越式发展提供磐石般的稳固支撑。

  二、在三大平台方面:

  一是做强特色人才培养大平台。

  2012我们出台了《关于加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内涵建设的十条措施》,我们将以此为指引,从根本上着力提高人才培养和教学内涵质量。

  我们将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和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计划为牵引,以两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平台为核心,以力争列入学校第一批试点学院为契机,继承和发扬茅以升先生“习而学”的工程教育思想,全面启动新一轮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培养出更多具有东大特色的创新人才。

  我们将大力推动与台湾知名高校企业的全面深度合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良性互补和互动,达到1+1>2的共赢目标。

  我们将重点建设好丁大钧班和国际化网络远程教学平台、继续扩大海外留学生的招生规模,推动土木工程全英文专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办学的强院之路。

  二是做强推动学科发展的“硬”平台和“软”平台“硬”平台是一校二区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在九龙湖校区,新土木交通大楼和国内最先进的地震模拟振动台已经开工建设,我们将竭力将其建设成学习之家、创新之家、绿色之家、和谐之家。同时,依托建邺区提供的国家级玄武岩纤维工程中心大楼,我们将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纤维材料研发平台;依托江宁区提供的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楼,我们将努力创建中国建筑工业化创新示范特区。

  同时,我们将竭力推动以校友资源为核心的“软”平台建设,我们一直坚持“校友对母校、对学院的感情深浅是取决于他在校求学期间从老师身上学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能力的多少”,在此思想指导下,我们将努力把此平台建设成为支撑校友共同发展的助推器、检阅在校学生培养质量的检验器、推动学院争先进位的加速器。

  三是做强土木大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特色研发平台目前,学校的土木建筑交通学科群正处于发展高峰期,该学科群的5个一级学科排名全面进入全国前三名。我们将以学术特区为着力点,加强与相关学科、相关院系的合作,更好地整合和发挥学科优势。在学院层面,我们拥有土木工程、力学、管理等三个一级学科,具备了力学基础、结构分析、施工、管理的完整学科和产业链优势,我们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加强院内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开拓特色研究方向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将在进一步做强做大预应力、抗震减灾、FRP等优势领域的基础上,竭力开拓新的特色研究领域,全力做好由我校5个学院共同推动、东南大学牵头、联合国内同济、浙大等5家高校和中建总公司等15家大型企业联合推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

今天,当我们站在这里,回顾历史,憧憬未来,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慨和感谢之情。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唯有用更大的发展和更多的成绩来回报大家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众志成城,砥砺奋进,为我国的土木工程事业而继续努力奋斗,抒写东大土木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