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土桥梁的技术溯源与面临挑战”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陈韵发布时间:2013-11-15浏览次数:374

 

20131113日晚,“混凝土桥梁的技术溯源与面临挑战”人文与科学素养讲座在礼东楼102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主办,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刘钊教授主讲,并得到校研究生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讲座中刘教授首先通过经典桥梁工程实例的介绍概述了钢桥和混凝土桥梁的发展历史,指出混凝土桥梁具有适合我国国情,施工技术普通和设计方法成熟的优势。接着,刘教授将混凝土桥梁的技术进步划分为萌芽、初创、成长和普及与发展四个阶段,详述了每个阶段世界桥梁工程界的典型事例,从波特兰水泥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的诞生到混凝土桥梁节段预制拼装和工业化技术的发展,清晰地勾勒了混凝土桥梁技术进步的历程。在讲座的第三部分,刘教授围绕经典力学、混凝土结构理论和计算力学这一主轴,介绍了混凝土桥梁理论从早期桁架理论发展到当今抗震性能设计和耐久性设计的演变线索。最后,刘教授着重阐述了对国内混凝土桥梁现状的思考,结合实例指出国内混凝土桥梁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存在起步晚、原创少和应用多的状况,桥梁工程领域国产分析软件较少,桥梁设计人员对混凝土桥梁的工业化缺乏切身体会,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尚未落到实处和混凝土桥梁理论在实用层面不够深化等问题。同时,刘教授提出桥梁设计研究人员应当学习再学习,深入理解混凝土桥梁基本结构传力特点等关键问题,在计算机时代避免软件陷阱,并在设计中加强环保意识和全寿命周期理念,加强对新型材料和构造措施的了解,提高混凝土桥梁的使用年限。讲座的最后,刘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关于我国桥梁基础研究状况和FRP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等问题做了细致的回答,进一步为大家勾画了桥梁工程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领略了刘钊教授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养,加深了对桥梁工程技术进步和理论发展历程的认识,了解了我国桥梁工程广阔的发展前景。讲座启迪大家在关注科技前沿的同时要加强对科技发展脉络的了解,并从中汲取创新的灵感,进行跨层次多尺度的学科交叉研究,为实现我国桥梁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而不断努力奋斗!

 

 

 

 

 

 

(文/吴瑞尧    /金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