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马里兰大学访学一年的感受——李德智

时间:2013-10-28浏览:3451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我以访问学者(博士后)的身份,自201210月至201310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度过了一年的访学时光。在此期间,主要的生活是旁听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课程、参加学术研究、在图书馆上自习,体会颇多,特撰写此文,与大家分享。

一、马里兰大学历史简介

我访学所在马里兰大学是马里兰大学系统12个相对独立的大学及研究中心中的旗舰和创始学校,坐落于马里兰州乔治王子郡(Prince Georges Country)的大学公园市(College Park City),离华盛顿特区只有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与白宫只有10英里左右的空间距离,地理位置卓越。马里兰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856年成立的马里兰农业学院。1916年,马里兰州政府取得马里兰农业学院的全部所有权并把学校更名为马里兰州立学院。19204月,合并巴尔的摩的一些职业学校后,成为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1988年,成立马里兰大学系统,设立马里兰大学College Park分校。1997年,马里兰人民大会通过立法决定将“马里兰大学College Park分校”称为“马里兰大学”。经过150余年的发展,马里兰大学目前有大约37000名在校学生和超过5000名员工,已成为美国最好的20所公立大学之一,有公立长春藤之称,被认为是美国发展最快的综合性研究大学之一,也是美国中西部知名的十大联盟的成员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马里兰大学的现任校长陆道逵(Wallace D. Loh)是来自中国上海的华裔,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也是北美第一家孔子学院。

 吉祥物

 马里兰大学的吉祥物  

 

二、马里兰大学的学科

目前,马里兰大学设置13个学院,分别是工程学院(A. James Clark School of Engineering)、农业与自然资源学院、建筑规划与保护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行为与社会科学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数学与物理学院、教育学院、健康与人类表现学院、信息学院、新闻学院、商学院(The Robert H. Smith School of Business)、公共政策学院。我访学所在的土木与环境工程系(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gineering)就在工程学院,它还设有航天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化学与生物分子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消防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等系科。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成立于1908年,目前有27位全职教师,以及20余位兼职教授、研究教授等,主要从事岩土与地基、项目管理、结构、交通和水资源等研究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项目管理方向,虽然教师数量比较少,却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国际认证委员会主席等加盟其中。

三、马里兰大学与工程管理相关的课程

里兰大学与我们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只有土木与建筑工程系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这专业需要修读122个学分,可以从目前开设的38门课程中选择。大一、大二的时候,基本上都在一起上课。大三的时候,会分成三个方向,分别是基础设施工程、环境和水资源环境、交通系统和项目管理,其中第三个方向与工程管理最为接近。这三个方向都有各自的教学计划,会有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主要来自环境、岩土、项目管理、结构、交通和水资源等6个领域。以交通系统和项目管理为例,这个方向侧重应用数学、优化和管理科学,如不确定性分析、决策理论等。前两年和其他方向一样,分别要修满2933个学分。大三和大四各修满30个学分。大三的课程有地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工程材料原理、交通工程和规划概论、概率统计、土木工程系统分析、交通工程等。大四的课程有项目规划、进度和控制、高速公路工程、土木工程系统设计、土木工程试验设计和模拟等课程。必修的学分有21个,四个年级的分布一般是6636。另外,土木及环境工程系针对在校大三或大四年级的本科生,提供一个本硕连读计划,5年制(4年本科,单独念硕士需要1.5年到2年),完成146个学分,可以拿本科和硕士两个学位。但是,它有一些要求,包括申请时GPA不低于3.5、还剩下不超过24个本科的学分、必修课不超过6个学分、至少3封推荐信、一封申请信或承诺书。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所在大楼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所在大楼 

四、在马里兰大学的听课

马里兰大学有一个公共的课程平台,即www.testudo.umd.edu,可以在线查找所有开设课程及其简介、授课教师、上课地点、上课时间、选课要求、推荐书目等信息。ENCE602是我的合作导师主讲课程,名称是项目采购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及融资、项目发包方法及流程、风险及合同谈判、专题讨论等四个主题,涉及公私合营(PPP)、碳项目采购、清洁发展机制、实物期权等领域。这门课程的一大特色是案例教学,即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安排学生提前购买(渠道为哈佛大学商学院网站)和预习案例,并在课程开始抽取学生简介和还原该案例,并展开讨论。课程成绩由作业、小组演讲和课堂参与组成,分别占40%30%30%,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由于这门课程的外地和在职学生较多,故学校将课程安排在晚上,并在教师授课时由专人负责录课,之后上传至学校的专设网站Canvas里,再由教师在线答疑。课程网站的内容除课程录像外,还提供课件、作业答案、电子文献等相关材料。另外,为更好地理论结合实践,主讲教师还邀请多位产业界或者政府机构专家前来授课。这一做法也在我旁听的其他多门课程中有所体现,如ENCE688EAdvanced Topics in Civil Engineering: e-Construction Research Seminar)、ENCE688YAdvanced Topics in Civil Engineering: Research Methodology Seminar)、ENCE426Construction Documentation and BIM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等。对比国内高校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我感觉很有必要借鉴这些课程的案例教学、考核办法、聘请校外专家授课等教学方法和理念。

五、在马里兰大学做研究和交流

一方面,我全程参与了合作导师的可持续基础设施课题组(Sustainable Infrastructure Group)的每周五下午的例会。这个例会每次1~2个小时,主要是由课题组的博士生、硕士生和访问学者轮流做学术报告,介绍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然后参会人员讨论、导师点评。有时,也会邀请产业界或者其他学校的专家前来做报告。我前后做了两个报告,题目分别是“A methodology for estimating the life-cycle carbon efficiency of a residential building”和“A real option-based valuation model for privately-owned public rental housing projects in China”,分别阐述了我在住宅建筑全寿命周期碳效率、公共租赁住房方面的研究情况。在第一个报告开始之前,我还介绍了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及建设与房地产系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在PPP、地铁安全、可持续建设、住房保障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其他报告人在PPP、交通项目碳排放、大坝风险模拟、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方面的演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我积极参加了合作导师的科研项目,主要是交通项目和建筑物碳排放相关研究,并做了国内建筑物碳排放度量进展与展望方面的专题报告。

六、在马里兰大学图书馆自习

受马里兰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的办公条件所限,访问学者一般没有单独的办公室或者固定办公桌,所以我跟其他访问学者一样,主要的学习地点是在图书馆。马里兰大学有八个图书馆,分别为McKeldin LibraryArchitecture LibraryArt Library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LibraryHornbake LibraryMichelle Smith Performing Arts LibraryPriddy LibraryWhite Memorial Chemistry Library。其中,McKeldin Library是主图书馆,也是我最喜欢待的地方。这个图书馆有7层,其中1楼有一个提供咖啡、简餐的星巴克咖啡店,也有几台加热食物的微波炉,2楼有很多公用电脑和桌椅,4楼是亚洲区,有很多中国的书籍、期刊和杂志。图书馆人流量很大,大多行色匆匆,但是到处非常安静,学习的氛围很浓。除节假日之外,这个图书馆全天开放,只是在晚上11点以后需要提供学校的身份证件。

 图书馆之一

 McKeldin Library 

 图书馆之二 

Hornbake Library 

总之,在马里兰大学一年的访学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许多美好的记忆,其课堂教学、研究生培养、科研项目开展等方面的方式和方法,值得我认真思考和系统总结,并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中加以借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和学术水平,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质量。 

 ( 建设与房地产系   李德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