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来自大山,却不忘故土,倾己之力,只为让更多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有这样一群人,身处繁世,却身怀抱负,织梦一夏,只愿给山区儿童争取更多的机会。
他,就是东南大学缘梦彩云协会的队长,来自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孙安龙。2013年暑假,在他的带领下 ,一行12人远赴云南省昭通市,在彝良县簸迤村进行了为期25天的支教。在这段难忘的支教经历中,品味着别样的酸甜苦辣。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说起支教的初衷,孙同学坦言这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着莫大的联系。来自云南大山里的他,和所有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一样,背后有着无数辛酸。由于父辈的原因,他是家族同龄人中唯一留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因此,从小就很受歧视,甚至连日常生活都难以为继。“家中只有我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苦。”孙谈起母亲,话中满是自责,“但我从小就很调皮,在那样的环境下也就变得很叛逆,一度自甘堕落。”因而,中考之后,孙只能就读于当地的一所职业高中。
本打算就此混沌度日的他,却因为堂姐孙安碧的一次探望,彻底改变了今后的人生。“堂姐在一次中秋节给我带了三个月饼,”孙回忆着,“仅仅三个月饼,却让我感动得泣不成声。除了母亲,从来没有人关心过我,是她,让我看到了希望。”在那之后,孙就真的改过自新,奋起拼搏,立志复读考上当时的省重点——云天化高中。没有书桌,他就在自家的衣柜上刻字明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用毛泽东的诗激励自己,他誓向所有人证明,“我可以做到”!
于是,五点不到就起床学习至夜里凌晨成了家常便饭;饿了就吃土豆充饥,坚持不住了就在桌上小憩片刻;所有课本反反复复读了不下10遍……这样的孙安龙,被同窗们一直评为“孙疯子”。孙也笑着承认,“当时我简直就是玩命一样地读书,现在回想起来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皇天不负有心人,这样的苦读,终于让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考上云天化中学,从此,更是被喻为所在学校的一届传奇人物。
走出大山,何其艰难。孙安龙用行动向我们证明,天道酬勤。
心怀感恩,立志公益
进入省重点高中以后,通过不懈的努力,孙又一次以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哈尔滨医科大学,但不久后就传来母亲重病的噩耗。紧要关头,是同学们发动的全校募捐解了燃眉之急。这一善举,引燃了孙心中公益的梦想火种。“至少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立下志向的他,决心再次复读。为了筹集学费,他创立了缘梦家教。勤工俭学的同时,旨在累积经验和资金,为日后公益梦想的实践做准备。
几经坎坷,甚至曾经因过度劳累而患上胰腺炎,但他终于来到了东南大学,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情系彩云,织梦东南
身为大山的孩子,他深感求学的艰辛。因而,他一直梦想着可以为改变故乡的教育状况贡献自己的力量。经历了两年的缘梦家教生涯后,在好友的建议下,孙决定从支教做起,正式展开自己的公益梦。云南、昭通、彝良,这是他一生也绕不过的地名,要支教,就要回云南。
2012年云南省发生地震后,情系故土的他,第一时间就决定利用暑假时间组织支教。但梦想之路总是遍布荆棘,孙同学积极向“至善黔程”、东南大学爱心社、土木工程学院团委行知社学习合作,在一番努力后终于组建了东南大学“缘梦彩云”协会。
“缘梦”,秉承着爱心社传递爱心、奉献爱心的宗旨,意为缘分让我们实现梦想,引领公益、服务社会;而“彩云”二字则源自“彩云之南”,代表着吉祥、美丽、和谐、幸福。“缘梦一直是我在做的东西,我想让它一直传承下去,帮助更多的山区孩子实现他们心中的中国梦。”孙安龙如是解释。通过在全校内的宣传动员,12位有着共同梦想的年轻人一起,成立了暑期支教小分队。借助“缘梦彩云协会”这个平台,孙安龙的梦想开始一步步变成现实。
约定梦想,不舍不忘
到达云南后,支教团队先是在多个高中开展宣讲会,针对大学生活和理科学习进行了经验介绍。随后,又来到偏远的簸迤小学和笋叶小学,在简陋的活动板房里开始了教学。
虽然是非强制上课,但孩子们还是相当积极。日常教学分两方面内容,一是趣味和科学的现代知识,用于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二是日常行为规范准则,用于纠正由于贫穷落后导致的不文明行为。此外,每天的活动课上队员们还准备了精彩的小游戏,或者教他们唱歌来和孩子们互动;支教对副队长,土木工程学院黄家豪同学还深情演绎一曲《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在全校广为传唱……
支教期间,孩子们的故事也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家豪同学指着“缘梦彩云”展板上第一张照片告诉我们:“就是这个小女孩,她叫刘梅。”在家中房屋陆续因灾害倒塌后,家徒四壁的她依然坚持天天来上课。刚开始时,孩子们都不敢表达想法,刘梅却不一样。她不仅知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还能主动提问:“为什么人是由细胞构成的?”往往,连老师们都被她问住。三年级的她非常乐观阳光,“因为爸爸妈妈爱我,我是全家的指望,必须好好上学呀。”小小年纪却如此懂事,让队员们唏嘘不已。
还有一个小姑娘叫赵钱玲,求知如渴的她一直是全校第一,每天三小时的山路都风雨无阻。“如果今后有长期资助项目,她一定是我们的首选。”孙安龙感慨地说,“每次看到他们坐在教室里上课的身影,我真的特别感动,这是我有生以来做得最有意义的事。”
离别之际,孩子们竟然都自发从家中赶来,陪伴队员们在教室里同室而眠。是夜,虽满心不舍,却一夜无眠。
孙安龙不无感叹:“看到他们,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他深知,要走出大山,是多么的艰难。心里的不舍化为担忧、无奈,因无可改变的贫穷现状,因难以改善的无奈现实。临别时,队员和孩子们约定:“山的那边是未来,是希望,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走出大山!”
彩云支教一线牵,青山绿水一生情
第一次支教虽已结束,但其影响却不可估量。“许多孩子在支教过后都对学习更积极了,”说起孩子们,孙队长总是不尽欢喜和欣慰。但欣慰之余,还是充满了辛酸:“相比我们教授的知识,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更多,除去客观条件,他们身上有很多我们所缺乏的,坚强、乐观、孝顺、懂事……所有的这些,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
也正是因了这份感动,孙更加坚定了将协会发展壮大的决心。在学院团委张老师的鼓励支持下,一行人一直在不断努力:从组织募捐开始,在南京各大高校组织定期支教;引入企业公益基金,号召社会力量帮助更多孩子;开展OTO一对一帮扶项目,和孩子们建立长期的联系;组织爱心援助,募集了12万元人民币在果珠乡援建上湾小学;利用专业知识,开发山区水公益项目,为帮助山区居民解决饮水问题,给他们提供水源找寻、输送和净化等技术支持……孙安龙同学和他的团队希望有朝一日,他们的公益活动可以走出南京、走向全国。
“我希望他们长大后,还能回忆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哪怕他们最终还是留在大山,留在了我们的故乡,至少努力过,有共同的回忆,就不会遗憾。”孙安龙目光坚毅,话语中透出无限希望。
是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未来。或许,我们的一个举手之劳,就会让他们无限的憧憬变成现实,会让他们的梦想真的飞翔。最初的梦想,怎能半路返航;实现了真的渴望,才算到达了天堂。
风雨兼程再远航,大山深处仍有梦
道虽迩,既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支教从来都不仅仅是一段短短的社会实践。正如队长孙安龙所说,“我们不会后悔,因为我们用最美的青春做了一次交换,换来似水流年里彼此的祝福:路在脚下,明天会更好。希望他们都能像一条河流,有一个奔向大海的梦想。总有一天,可以冲破一切障碍,实现他们的人生抱负。”
我们也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份爱,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就会更有希望,而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美好。这是协会每一个成员的梦想,是所有有志之士的梦想,更是一个期待已久的中国梦。
给孩子们一个窗口,一个机会。
让我们一起努力。
孙安龙同学
缘梦彩云协会成员和云南的孩子们
(05712115张蓓、05712128缪梦依、张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