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徐百川教授

发布者:张星发布时间:2012-07-07浏览次数:1705

  翻开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八十余年的历史,一串串创业者光辉的名字映入眼帘。茅以升、金宝桢、徐百川、梁治明、方福森、丁大钧……今天,我们仍能从他们留下的道德文章中感受得到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杰出贡献和高风亮节。曾担任过三十年土木系系主任,开创了我校预应力结构研究先河的95岁高龄的徐百川教授,是他们其中的一位。

   几天之前,为我国的土木工程事业作出毕生贡献的徐百川教授离开了人世。他的离去,将是东南大学的巨大损失,也是我国土木工程界的巨大损失。

  徐百川第一次踏上四牌楼东南大学这片热土是在1926年。77年前,年仅18岁的他刚刚毕业于南通江苏省立第七中学,他矢志于工程学科,便选择了茅以升任校长的河海工科大学。后该校并入东南大学组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3月又更名为江苏大学,5月正式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这样,徐老就与他的同学一道成为国立中央大学土木系的学生了。 1936年他赴美国密西根大学求学,一年即取得了硕士学位。1937年当他回到上海时,侵华日军的战火已烧到了沪上,徐老只好携家人西迁。时任中大工学院院长的陈章教授以及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几次邀请徐百川加盟母校,但战争年代一直未能成行。直到抗战胜利之后,徐老才来到重庆沙坪坝,实现了回母校任教的愿望。

    1950年,徐百川教授出任土木系系主任一职,直至1980年卸任,当了整整三十年系主任。这三十年,正是土木系从建国之初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之际成为全校最大的院系之一的发展过程。徐老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更是土木系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之一。

    建国初期,为了摆脱对英美教材过分依赖的局面,徐老带头编写出版了中文版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成为国内不少高校的教科书,解决了燃眉之急。1953年,为吸收当时苏联的最新规范,徐老又出版了新的《钢筋混凝土学》(上、下册)。这两套书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中文教材,对当时的教学及科技、工程界影响很大。

    1956年,教育部开始制定工科若干具有代表性专业的标准教学计划。徐老出席了会议,并作为主持单位起草了全国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教学计划,在全国土木类学校推广使用。那一时期,师生员工意气风发,同心协力,在徐老等许多老教授的带领下,很多工作走到了全国的前列。

    从1958年开始,政治风云变化,对教学、科研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尽管如此,从50年代以来即开始筹建的结构试验室,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在196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当时国内高校规模最大的同类试验室。徐百川教授认为,作为工程类的学科,建设一个上规模的试验室是当务之急,早在中央大学时期就有此举措,它的建成是土木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而当时经费十分紧张,筹建国内一流试验室的难度可想而知。徐老为此殚精竭虑,奔走呼吁,历经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几代人的愿望。今天,结构试验室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几十年来从试验室产出的科研成果不计其数,成为学校的科研重地。

    六十年代,国家建设部准备出台我国自行编制的建筑设计规范。徐老参加了建设部的科研工作协调会,以及国家科委技术科学学科组土木及水利分组会议。为我校申请承担了钢筋混凝土刚度、裂缝及抗剪的课题和预应力混凝土研究的课题。从而为土木系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今天,当我们回顾四十年前的这一段历史就会发现,正是这两大课题开启了土木系的科研之门。这两大课题分别成就了著名的结构工程专家丁大钧教授和吕志涛院士。我校在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全国公认的第一流的业绩。

    徐老是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研究的鼻祖。欧洲及美国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即开始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实践。五十年代,徐老预见到这一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便将其写进教材,积极地向国内同行推荐。后来,徐老承担了预应力蒸压釜的开发和研制,为国内最早的预应力结构实践。六十年代初,徐老组建成立了预应力混凝土研究组。在实验室建成之后,又承担了大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试验,解决了当时纺织工业厂房建设的问题。研究组建立之初,急需专门人才从事科研活动。1961年,徐老慧眼识珠,和丁大钧一起招收吕志涛为其研究生。后又招收多届学生以壮大研究组的队伍。在未来的四十余年里,吕志涛、杨宗放、孟少平、林建军等在徐老开创的基业上,勇攀高峰。80年代成立了华东预应力中心,90年代又组建了现代建制的公司。在这一领域,我校的研究始终位于全国的前列。今天,吕志涛教授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他学生也早已成为教授、高级工程师。徐老所开创的这一事业,经过他本人和他的弟子共三代人的努力,今天已结出累累硕果。

    徐老一生从事结构工程研究最大的心得,他认为是:节约材料,创造出最优化的结构始终是设计、研究的主题。

    祝徐百川教授一路走好!

 

【转自BBS 水木清华站 (Wed Feb 23 14:05:31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