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8129 赵哲杰
编者按:赵哲杰同学是我院土木工程大三的同学。去年秋天他和其他院系选拔的九位同学一起作为东南大学与台湾中央大学第四批交换生,在台湾中央大学学习了一个学期,当了一学期的中央大学学生,现已回到九龙湖校区继续他的学业。在台湾学习时间虽短,但他专心去领略、细心去体验,还是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很多不一样的收获,留下了他要珍藏“一生珍贵的回忆”。现将赵哲杰同学写的做交换生的感受刊于此,与大家分享。 |
4个多月的台湾中央大学学习就这样结束了,既短暂又漫长,但在大学四年里有这样的一个经历,是我一生珍贵的回忆。4个月的台湾生活,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值得回忆;这的讲述的事情,但落笔写心得,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台湾的人,台湾的事,台湾的物,还有在台湾的我们……
初到台湾时,虽然觉得环境十分的陌生,一时没有适应,但随着和同学的交往
在中央大学的学生生活
台湾的大学上课时间是非常紧凑的,从早上8点开始第一节课,没有午休时间。中午12点会有个Z堂(中午到下午的第一节课),如果你没有选到这节课,那么你可以利用这节课的50分钟吃个午饭,否则你就只有10分钟时间可以到便利店买个便当(快餐),匆匆吃了赶下一节课。因为课程的问题 我选到的周三的课就是3,4,Z,5,6连着上的,所以,每次都急匆匆的。
其实,没有哪个学生会把自己整整一天的课程都安排得满满的,台湾学生不喜欢早起上课,非不得已都会把课程选到下午。课与课之间如果间隔两三个小时,学生可以在教学楼的休息室、图书馆找到休息的场所。而安排课
台湾的学生习惯晚睡,大多数人都是深夜1点到2点之间才会上床睡觉。台湾的大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是“工读生”,白天他们在学校学习,晚上就会接一些工作,四处打工赚取生活费。打工结束回到住处已经很晚,但他们还会上网和朋友们玩游戏、聊天或写作业,当然睡得比较晚。
因为晚睡,大部分台湾学生都晚起。上课迟到是家常便饭,老师也特别谅解,迟到的同学只需要签一个用5元新台币买来的请假条就可以了。因为很多学生不住学校宿舍,早上上课要骑机车(摩托车)骑很远的路来上课,一些老师对于迟到的同学更会贴心地说“慢慢骑,安全第一”。
在中央大学的学习感受
在台湾学习的这段期间,让我体验到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台湾的小学到高中的教育方式基本上和我们大陆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属于灌输的方式,老师教,学生学。而大学,台湾就沿习了欧美的教育体制,基本上课程使用的教材都是英文的原版书,老师课堂上使用的课件也根据原版教材,用英语制作。这对于我们一直习惯用译版教材的大陆学生当然有些不适。老师说:“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方,对于专业名次的翻译不同,而且通过音译之后的专业术语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直接用原版的教材,有助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后来的学习中,我也觉得老师说的很有道理,因为台湾和大陆对于一些专有名词的翻译不同,虽然我们看得懂繁体字,但是在看一些专业类的书籍时,还是会觉得有些困惑,困惑的不是看不懂字,而是对于一些专业术语、专业名词的翻译不明白,相反,在看英文的原版书籍时,反而更容易理解。
此外,通过这段期间的学习,我也感觉到,台湾的大学教育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本上是一堂课内前半阶段讲解理论知识,后半阶段就进行实践,这样更有利于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我认为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参考学习的。虽说我们也同样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但相对与我们前半学期学习理论,后半学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的方式,他们的方式更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在台湾的期间,另一个让我体会深刻的方面,就是不一样的师生关系。在我们的观念中,老师和学生是不一样的个体,学生必
在中央大学的校园漫步
国立中央大学坐落在一个山坡上,冬天风很大,比起别的地方稍微冷一些。学校虽然不大,但是比起台湾别的学校也还算不小了。学校有十景:
【中大路上】 中大门门楼有“中大凯旋门”的美称,“中大路”指的是从正门警卫室到凯旋门的笔直大道。每逢春夏之际,火红的木棉,怒放着生命的灿烂,景色壮丽。晴天历历木棉道,象征着中大的热情活力,也期许中大学子积极求知,迎接眼前的美好未来。
【笔墨纸砚】 名闻遐迩的「中大笔墨纸砚」是指中大校门入口景观,利用地形高低,并结合附近建筑赋予文房四宝的意象。修剪成「中央大学」校名的绿色花圃是砚台,在台复校纪念碑如参天入云的笔,对面的警卫室彷佛一块石墨,而外墙设计为镂空方格的行政大楼,是绘有九宫格的宣纸,迎接松涛学子,一同刻划中大故事。
【情人步道】 沿着环校公路的松林小径,全长约
【绿草如茵】 青青大草坪是无私的生命载体,涵养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情怀,可以谛听书页与草叶的对话,也可以洋溢着风筝与飞盘的欢笑。地球科学系馆前,矗立着一株树型优美圆满的大榕树,与国泰人寿大树标志相仿,因此被昵称为“国泰树”。
【太极铜雕】 位于文学院草坪旁的太极铜雕,为当代雕塑大师朱铭的作品,“太极”为其早期的系列作品,富涵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中大极具象征的人文景观,是学子和民众休憩最佳场所。
【乌龟池畔】 位于男九舍前的喷水池别名为”乌龟池”,如花绽开的喷泉,在阳光下洒落波光粼粼,悠闲静谧的池畔,成群乌龟正在悠闲地享受日光浴。每逢庆生之日,此处便成为中大男同学举行寿星落水仪式的最佳场所,烙印下难忘的生日记忆。
【中大湖景】 仿南京玄武湖而建的中大湖,景色优美,湖面碧波荡漾,湖畔柳絮垂影,远处的拱桥与湖心亭,宛如湖中一点墨;傍邻的相思树林,更添幽静,平日可见游人坐在码头上喂鱼谈心,野鸭与天鹅欢快嬉戏,共享一湖松风水月。
【百花川语】 身段蜿蜒的百花川,其实是条连接桃园大圳的引水渠道,横贯中央校园,成为中大学子上下课必经之路,往来其间充闻琅琅笑语,伴随着水声潺潺,共谱学习逸事。水流花径间,也勉励中大学子,汲取学习路上的多元风景,定能满载而归。
【松涛书阁】 气派雄伟的总图书馆藏书丰富,宛如座落松林的一座知识殿堂。位于总图后方,绿白相间的中正图书馆则珍藏影音资料,并举办各类艺文展览。另一座藏书阁是国鼎图书数据馆,建筑外观设计是以鼎字为基轴,是中大校园里特殊之地标景观。
【女舍广场】 女十四舍前的广场,是往来便捷的通衢,颇有迎风飞扬的惬意,每逢圣诞旬或校庆特殊节日,广场四周精心布置灿烂的灯景,在寒冬里悄悄传递中大学子的温馨祝福。当夜幕低垂,时常可见情侣并肩依偎在广场角落谈心,充满浪漫气氛。
在中央大学的校外体验
这次去台湾的机会很难得,我们当然不会浪费这么好的机会啦。在确保学习的情况下,只要有空,我们几个同学都会到台湾的其他地方走走看看,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感受不一样的人文气息。
算起来,我们也走了不少地方了,台湾一些标志性的地方,我们都走到了:台北、台南、台中、阿里山、垦丁、花莲……台湾的自然景观虽说没有大陆的壮观、震撼,但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景色,有不同的感触。抱着欣赏的态度去感受大自然美丽,一样让人感动。台湾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做的不错,环保意识很强,无论是市区还是风景区,地面都是很干净的。台湾的旅游也确实做的不错,在一些交通枢纽站都会提供一些免费的观光地图,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学生和一些喜欢自助游的背包客。
台湾人也是很友善的,而且总是彬彬有礼。在台湾,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出去玩,如果遇到困难,找人帮忙似乎从来不是一件难事;买东西,不管最后买与不买,人家总不忘说一句“谢谢”;遇到人多的时候,即使排的队再长,也不见有人插队。在那里“谢谢”似乎是每一个人的口头禅:乘坐公车,下车的时都会对司机说声“谢谢”;搭乘电梯的时候,如果有人帮忙按住开门键,离去的人也会衷心的说“谢谢”;在超市购物,售货员找回零钱,同样也是一声“谢谢”;……。我可以感受到在台湾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感恩,这让我感触颇深。
在赴台之前,很多周围的人包括家人、朋友都很担心我会不会遇上政治问题,为我做了百种千种的假设。其实,起初刚到台湾时,确实有些人有问过我们一些敏感的问题,也从新闻中看到一些令我们不开心的新闻,但那都只是一部分,大部分的台湾人、台湾同学都很热情。当他们得知我们来自大陆,觉得非常新鲜,都愿意和我们交流,透过我们了解到大陆并非他们媒体所报道的那样,也通过我们重新认识了大陆和大陆人,他们也非常有兴趣来大陆交流。这是我们最乐意见到的……
4个多月的台湾生活结束了,有太多的感触,却又不知如何表述,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明白,这段特别的经历值得我们好好的珍藏……
这就是我在台湾难忘的点点滴滴,在这里要感谢东南大学教务处的老师、港澳台办的老师,还有我们学院的同学和老师;也要感谢中央大学的国际事务处的王又津小姐,帮助我们很多的苏蓓格小老师等等,她们帮助了我们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