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注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夜幕下的哈尔滨,第四届全国结构设计竞赛的闭幕式现场,全场师生都在焦急地等待最终结果的宣布。现场的背景音乐《The mass》反复激荡,不断冲击着每一位在场每一个参赛人员、每一位观众的心灵。这是一首极为动感和振奋人心的交响乐圣歌,我的心跳亦随之加速,情绪越发激昂,身为指导教师之一的我从未有过与这首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共鸣。虽然我们自己已经能够推算出东南大学是总分第一,但在如此荡气回肠的背景音乐促动下,我全身的脉搏仍然情不自禁地加速,再加速,直到成绩最终公布,东南大学以总分第一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2010年11月17日晚,哈尔滨的硝烟早已散尽,竞赛的喧嚣亦逐渐褪去,此刻,我又听到了《The mass》这首我挚爱的、带给我好运的音乐,那句经典的拉丁语歌词在我耳边回荡:“哦,命运,就像月亮,总是变化,始终满盈,或又虚亏”。是的,命运真的捉摸不透。曾经,我们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上取得了包揽前两名的辉煌战绩,为此后轰轰烈烈地开展结构竞赛创造了梦幻般的开端。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届全国大赛中,即使我们付出了巨大努力并满怀信心地奔赴赛场,但各种意料之外的偶然因素总是让我们与一等奖失之交臂。而在华东赛场上,我们更是似乎中了魔咒,不管怎么努力,却总是突破不了三等奖的魔圈。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我们一直在坚持从一开始就确立的优良竞赛传统,因为我们相信:自助者天助。在今年,我们的坚持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我们在江苏省、华东地区和全国的结构设计竞赛中全部夺得第一名。此时此刻,我不得不相信命运力量的强大,也许前两年我们所经历的那些挫折只是为了积攒足够的好运到今年集中喷发。
是的,这几天,我曾经不止一次地猜想今年一定有神灵在庇佑我们。然而命运之神只会眷顾有准备的斗士。当然,我们的幸运也源自学校为我们创造的十分优良的结构竞赛氛围。从学校到学院,从领导到领队,从教师到学生,都对结构竞赛倾注了很高的热情,这是很让兄弟学校参赛选手羡慕的。我们的同学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除了自身的实力与努力外,要特别感谢学校和学院给我们创造的良好条件,以及从校内选拔赛到最终夺奖这一路走来所给予我们极大帮助的人们。
在我们的教练组里,有一位老师不能不提,他就是尹凌峰老师,被誉为我们教练组的技术总监。自我们学校参加结构设计竞赛以来,他一直在无私地奉献他学识、智慧和经验。他以机敏的睿智和坚韧的决心为我们取得结构竞赛的优异成绩提供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每一次,他都能用其敏锐的洞察力引导我们找到题目的赛点,今年华东赛的“酒瓶方案”和全国赛的“重量刚度均衡方案”就都受启发于他;每一次,他都率领我们教练组教师废寝忘食地与学生共同奋战,去年全国赛出发前夜通宵达旦的经历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几年来,他经常私车公用,将自己的座驾载着教练组的老师频繁往返于四牌楼与九龙湖两校区之间,使我们能够及时给学生以指导。正是在他这种奉献精神的感染下,我们每一位指导老师都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年校赛,王景全老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内组织了省赛、华东赛和全国赛三大赛事的校内选拔赛;去年全国赛,冯若强老师在学生参赛出征的前夜通宵指导他们改进方案,未有片刻休息又走上了早晨第1节课的讲坛;今年华东赛前,在最危急、最关键的时刻,缪志伟老师挺身而出,连夜指导学生完成艰巨的计算书复核与修改任务;今年全国赛,陆金钰老师为指导竞赛准备一直忙到回家举行婚礼的前一天,而在全国赛上,当我们代表队加载一结束,他顾不得参加闭幕式颁奖晚会与晚宴就连夜赶回学校上第二天一早的课。类似的故事很多很多,我们所有的指导教师都和参赛同学共同经历过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也体会到了从大喜到大悲再到兴奋不已的惊心动魄,也许,这正是竞赛的魅力所在。
2010行将逝去,明年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将在我们学校举行。我们将注定会在东南大学见证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新盛况,我希望那时《The mass》再一次见证我们创造新辉煌。
2011,我们期待……
周 臻 2010年11月17日夜于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