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结构力学教学团队举行庆功与总结座谈会

时间:2010-09-10浏览:720

 

我院结构力学课程2010年首次申报国家精品课程,一举成功。910日下午,结构力学教学团队在逸夫建筑馆15楼大会议室举行庆功与总结座谈会,以此庆祝第26个教师节。我国著名结构力学专家、东南大学教学名师、东南大学前本科教学督导组组长、结构力学课程建设总顾问单炳梓教授,教务处熊宏齐处长、过秀成副处长,我院吴刚院长、张星书记、童小东副院长以及前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邱洪兴教授到会祝贺。

 结构力学课程负责人单建教授首先讲话,提出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庆贺、感谢、总结和研讨。结构力学国家精品课程能够申报成功,离不开以金宝桢教授等老一辈结构力学专家奠定的坚实基础,也离不开各位领导的支持和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这次申报过程中,教务处多次组织会议对申报材料及网站建设进行细致的修改;学院领导在政策、人员及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邱洪兴老师对申报书的撰写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宝贵意见;课程组团队的年轻老师在申报书撰写、资料整理及网站建设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单建老师认为,申报成功的结果和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在全国的地位是相符合的,但国家精品课程不仅是光环,更是压力和动力。要认识到结构力学课程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课程组教师应积极总结教学方法、心得,撰写相应的教学论文;教材应进一步修编,力争教材立体化;加强教学方法研究;课程网站应继续完善优化;单老师还当场赋诗一首,表达了对结构力学成为国家精品课程的感想。

熊宏齐处长在讲话中首先肯定了土木学院在教学方面有优良的传统,结构力学则有更加悠久的历史,因此结构力学的精品课程申报从内容体系到申报材料虽然朴实无华,但却扎实厚重,申报成功也是实至名归。其次,结构力学精品课程有这么好的传统,学校教务处将会给予更大的支持,努力促进课程国际化教学的发展。希望本课程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示范平台,能开展诸如研究型小班教学的改革试点。

单炳梓先生对于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尤感激动。他总结了结构力学课程团队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成就的四个精神:1奋发图强的振兴精神;2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3)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4)和谐共进的合作精神。老先生强调,这些精神是我们以前能够成功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后必须继续坚持的传统。

老先生又深情地回忆了东南大学结构力学教研室的创始人金宝桢先生为代表老一辈教师感人事迹,以及他担任金宝桢先生助教的亲身经历,以此激励课程组年轻教师继承戒骄戒躁、淡泊名利的优良历史传统,锐意创新。 

吴刚院长对结构力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成功谈到了三点感想:其一,结构力学历经多年辉煌,现在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能拿到精品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又组织了这样具有重要意义的研讨会,体现了结构力学课程组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决心。其二,结构力学作为学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三,这次结构力学国家精品课程能够申报成功,学院全体老师都感到莫大的欣慰,这也是因为结构力学课程这么多年来所积累的非常好的影响力。他希望以此为新起点,结构力学课程今后要实现更大的发展,年轻一代一定要能够接过老一辈教师的接力棒,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活动中。学院会对结构力学课程组教师队伍发展,结构优化,尤其是国际化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

邱洪兴教授在讲话中首先强调结构力学是专业基础课,因此能够拿到精品课程其含金量是很重的,也体现了这门课程长期以来积累的声誉。对于课程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他首先强调课程组的年轻教师必须有信心能够将课程建设好;其次,作为专业基础课,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今后仍然需要注重课程人员的配置问题,使得教学团队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他建议在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方面,可以从教材和工程相结合的教改思路上进行思考。

童小东副院长认为在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将结构力学课程组的所有教师团结起来,尤其是年轻教师能够在老一辈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得到更大的锻炼和发展。今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将是精品课程继续发扬光大的关键。他认为结构力学课程的趣味化、形象化、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现课程教学的开拓创新是今后我们,尤其是年轻教师努力的一个方向。

尹凌峰老师在发言中建议结构力学课程改革重点放在强化学生的基本力学概念,培养对结构性质的整体把握和定性分析能力上。  在场的各位老师还就课程建设和发展的一些具体细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大家畅所欲言,气氛十分热烈。

       周臻老师谈了课程申报过程中的感想,并表示青年教师一定会在老一辈的教师带领下,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将课程建设好。
     

今天活动的最后一项内容是为单柄梓先生祝寿,庆祝他80岁生日。

(尹凌峰、周臻、缪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