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吕志涛院士采访随想
发布时间: 2011-06-06 访问次数: 1175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一个明媚的秋日里,在校宣传部李冬梅老师和我们学院党委书记张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几个研究生带着景仰和激动的心情前往吕志涛老师家,为东大2012110周年校庆“口述史”做采访工作。

一路上,我在想:院士是国宝,会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在一个开放式小区的一幢普通的家属楼前,张老师告诉我们到了,我有些颇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环顾四周,院内安静清幽,飘着阵阵桂花的芳香,梧桐叶剪碎阳光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影子,走过的几个老者,都是温文尔雅,仙风道骨,怡然自乐,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感觉。或许,真正的大家应该不是世俗的标准能考量的吧。

上楼的时候,我突然紧张起来。虽然在开学典礼上聆听过他的教诲,前两天也为了采访做了些功课,但第一次零距离面对这么一位重量级的学术大家,不免有些紧张。但很快我的顾虑就被打消了,给我们开门的就是吕院士,他热情地引领我们入座,还给我们同学塞水果吃。

我们围坐在和蔼可亲的吕老师身旁,听他娓娓道来。吕老师讲述了他的成长、求学和工作的经历,讲了多年以来治学的体会和感悟,东大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最后还提出了对东大和东大年轻人的殷切希望。在对吕老师的采访中,有几点我感触颇深:

第一,吕老 师强调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人一定要先把自己的思想道德根基打好,不能让思想道德问题成为自己发展的瓶颈。一个人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业务素质 已经很高了,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口碑了。比如他自己,一讲到吕志涛,大家都说这人是好人;要是人家说这人只为自己考虑,很要钱要名,那就不好了;如果大家都 说这人做人很糟糕,甚至剽窃别人成果,这个人基本就倒台了。所以吕老师要求学生一定要红专结合,业务好,思想素质也好才行,先生特别强调:“到了一定程度,一个人的口碑所产生的影响可能大于他的能力。光有业务能力是不行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二,吕老师指出工科学生要注意锻炼自己的文学素养。吕老 师谈起自己在文革时候的经历时,说因为他会写美术字,在《新华日报》做过编辑,因而增长了见识,也躲过了一些浩劫。所以他觉得工科学生需要有文科素养,因 为写文章需要文字表达,文章写得不好是一个很大的劣势。现在提倡的工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是很需要的,因为这无形当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不是立竿 见影,但是是一种无形的价值。譬如我们学哲学,觉得好像不能解决什么具体问题,但是无形当中它就在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且工科学生锻炼自己的文学 素养完全必要,因为工科的学生比较拘谨,不像文科的人那么潇洒。吕老师说:“工科学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写,文章写得不好,会影响自己的成果为世人所知,所以应该学好语文,锻炼自己的文学素养”。

 

 

    第三,吕老师指出,东大的发展还需要广大师生的坚苦卓绝的奋斗。他谈到南工曾经的老校长刘雪初,说刘校长对老师学生要求特别高,有一句口号:“南工不是铁饭碗”, 激励大家工作和奋斗的热情。当时学生、老师都特别用功,即使是节假日,教室里面、图书馆里面都是教师、学生。大家上课都非常专心,大家都抢前排的位子,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所以,为了东大的发展,大家都要客服自己的惰性,努力拼搏。

 

在吕老师家不大的客厅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报刊杂志、书籍,都是和吕老师的研究相关的,这些杂志书籍摆放在饭桌边、茶几旁、过道里,使吕老师的家成了学术的海洋。吕老师拿起本杂志,说他现在对桥梁比较有兴趣,也在做这方面的做些研究。吕老师在73岁高龄仍坚持每天学习钻研,这对我们年轻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榜样和鞭策。

这次采访,对我们来说收获颇丰。我们不仅倾听了吕老师的谆谆教诲,更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我想,正是有像吕老师这样的学术大家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后辈们做榜样,东大才能人才辈出,一次次将全国、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我们的校园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