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系1995届建管专业同学毕业20周年返校聚会随笔

发布者:张星发布时间:2015-08-24浏览次数:598

二十年后再见面的老师、同学坐在一起的时候说点什么呢?每个人都力图在对方熟悉又陌生的脸上寻找线索,所有面庞和身形都已幸福地堆积着脂肪。这些面孔和声音聚回到这个空间,相互唤醒,让时光倒流,回到九十年代初的东南大学北平房,那是我们记忆中的土木系。

韦钰校长出席学校活动时,依旧有学生围着她签名,她刚刚将学校名称从“南京工学院”改回了“东南大学”。浦口新校区正在新建“后藤体育馆”。蒋永生院长在《土木工程概论》的课堂上告诉我们:“既然作为钢材和水泥的国家战略物资已经可以自由买卖,住宅也终将市场化”。葛筠圃老师用浓重的方言讲授施工计划的编制,真高兴他现在依旧精神矍铄。当年沈杰老师可是个帅哥,再次见到他,记忆中“秦汉”式的发型已变得花白。带我们精读FIDIC条款英文原文的“小杜”老师也成为和蔼的杜静教授。依旧不变的是班主任张星老师骑着30年前的那辆凤凰牌自行车穿过大礼堂广场的身影。

那些散落在时间的荒原里的往事依旧会被重新提起:究竟谁的结构力学挂了科?谁在宿舍水房的歌声最动听?那些追过的女孩现在都还有联系吗?二十年后这些已经发福了的厅长、处长和老总们,已俨然放下了二十年结痂的面具,在酒精的驱动下,重新开始打闹,回味那些在消逝岁月里青涩懵懂的青春和刻骨铭心的爱情。

选择土木工程系也许让青春缺乏足够的浪漫色彩,却让我们都赶上了中国一个二十年来蓬勃发展的行业——房地产。感觉自己二十年来热闹却带有过多庸俗气质。介于理想主义与网络一代之间的年龄,让我们有点尴尬。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中所写道:“年轻就是他妈的一切”。多年之后,迪克斯坦接着写道“个人主义是那个时代的标志”。今天这种欲求并没有改变,只不过现在的年轻人把那种缥缈的理想转化成了对于现实物质的极度追求,从要求世界大同的理想演变成要求更高的工资、更好的住房了。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属于那个时代的校舍、田径场和北平房都不存在了,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一块隔着积了灰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在频频举杯中,我们依旧不可救药地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我们青春正在褪色,尽管它从来就没有沾染上一种鲜明的颜色。还好,六朝松是个让人忘记时间的图腾。无论如何,我们依旧会在特定时间回到大礼堂前合影。这大概是一个心灵的仪式,一个找寻自我、确认自我的心灵仪式。

  

052911孙焰斌

201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