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杰出校友、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长刘小明肯定“专车模式”

发布者:张星发布时间:2015-01-17浏览次数:1201

交通部肯定“专车模式”,地方政府措手不及

2015-01-17 14:26:47

来源:环球网

交通部肯定专车模式

本报记者 栗泽宇 北京报道

  出租车停运潮仍在继续。这场史无前例的停运潮因打车软件推出“专车”而起,以降低份子钱提高行业竞争力为目的,正在逐步向全国蔓延。

  事实上,政府也曾推出过官方打车软件平台,但最终因为收费过高等问题仅运行了4个多月便夭折了。如今,一场由“专车”引发的风波愈演愈烈,而这背后,围绕“专车”是否合法、合理,各方不断发声。

  交通运输部1月8日的表态,首次直接使用“专车”一词,承认专车的积极意义。但这次表态却让部分交通从业人士有些摸不着头脑,也让已经宣布专车违规的地方政府措手不及。地方与中央意见相左,让专车之争日趋白热化。

“96106”之殇

  如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打车软件“滴滴”和“快的”,二者皆是民营创新科技企业的代表,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北京也曾推出过“96106”官方打车平台,而那段日子也是“滴滴”、“快的”们被“招安”的日子。

  2012年8月,“快的”在杭州上线;同年9 月,“滴滴”在北京上线。虽然自诞生之日起,二者一直在上演打车软件界的“国家德比”,但他们也都代表了新生科技,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竞技。

  创建之初,二者同时将发展模式锁定为准许乘客“加价竞标”,这与我国出租车由政府定价的原则不符,于是引发了对打车软件的第一轮声讨。

  2013年4月17日,武汉市交通局客管处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出租车企业对使用加价打车软件的驾驶员进行监管,督促他们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这也成为了声讨打车软件的历史第一枪。

  同年5月,南京、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先后发表声明,表示要规范打车软件,杜绝加价服务行为。但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将打车软件一棒打死,彼时,时任北京市交通委主任的刘小明曾承诺,会对打车软件进行规范并制定相应标准,只要软件符合标准和服务规范,就可以继续运作,并鼓励市民通过电话、APP等多种方式预约出租车。

  3个月后的2013年8月,北京市首批官方打车软件在“96106”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滴滴打车成为首批被招安的软件之一。这批以电话“96106”为核心、联合调派网为网络运作基础而建设的软件,全部被冠以“96106”的前缀,如滴滴打车被改为“96106滴滴打车”。

  同时,北京市交通委也出台了《北京市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管理试行办法》,提出官方打车软件可收取至少5元的电召费,但决不允许有加价行为,而出租车司机则需确保每车每日执行2单电话叫车业务。

  但这个带有浓重行政色彩的官方联盟只持续了4个月便宣告解体。由于其收费过高,不被用户认可,96106的官方指定软件失去了对用户的吸引力。

“专车”降世

  2014年的上半年,这是打车软件与出租车市场的蜜月期。

  “打车补贴”延续了出租车司机们对打车软件的好感,增加了司机收入又未触碰红线,也让打车软件与管理部门相安无事。但“专车”的降世打破了这片宁静。

  2014年8月,“专车”以“让红包飞”的方式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专车”有多火?滴滴打车公关部负责人薛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滴滴的后台数据中,每天仅通过滴滴打车一款软件就会生成20余万单“专车”服务。

  “专车”有多颠覆?据薛帅估算,专车司机的平均月收入大约在1.2万到1.5万之间,最高者可以达到近2万。

  按专车司机平均月收入1.2万计算,这是沈阳交通局官方统计出的沈阳出租车司机平均工资的3倍,多位北京出租车司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个数字应该是北京出租车司机平均工资的两倍左右。

  “实际上,早就有交通部的专家发现了‘专车’可能会对出租车市场造成冲击,交通部还专门来滴滴打车调研过。”薛帅说,而来到滴滴调研的,恰好又是刘小明。

  2014年11月,“专车”仅诞生3个月,已经成为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道路运输司司长的刘小明亲自带队到“滴滴打车”专门调研“专车”。

  此次调研后,刘小明就表示,“滴滴打车在智能交通领域做出的探索和成绩,将推动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升级转型。”

  但在各地方城市,管理者们的想法却背道而驰。

  2014年11月,沈阳率先叫停“专车”服务。随后,济南、南京、北京等多地交通管理部门纷纷表示,“专车”属于违法运营范畴,一经发现,将被查处。

  2015年1月8日,交通运输部明确表态:“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各类“专车”软件公司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

“措手不及”

  山东省济南市交通局一位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交通运输部1月8日的表态让很多人感到措手不及。

  而一位交通运输部的工作人员私下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支持打车软件的做法和表态,源自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的调研。

  面对地方政府与交通运输部多少有些相互矛盾的表态,“滴滴”方面却显得十分冷静。

  “交通运输部是来调研过的,所以他们了解情况,而地方的管理者可能对我们的运营模式还不熟悉,或者还需要时间去了解,所以可能会对‘专车’服务产生误会,这也是正常的。”薛帅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薛帅进一步解释称:“我们的车全部由租赁公司签约而来,司机全部是劳务公司派遣而来,交通运输部调研后,认为这个方式是合理的。至于争议较大的私家车,我不能保证一定没有,但这个问题出在了很多私家车挂靠于汽车租赁公司,我们过去的系统很难发现和甄别,未来我们会对此进行修正,和监管部门一起让审核过程变得更严谨。”

  至于由“专车”引发的停运潮,薛帅表示,“出租车行业积怨过深,停运不是有‘专车’之后才出现的现象,对出租车从业者而言,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理由,而‘专车’的出现对出租车行业的推动而言,也确实是个机会。”

news.sohu.comfalse环球网http://tech.huanqiu.com/news/2015-01/5428208.htmlreport4156本报记者栗泽宇北京报道出租车停运潮仍在继续。这场史无前例的停运潮因打车软件推出“专车”而起,以降低份子钱提高行业竞争力为目的,正在逐步向全国蔓延。事实上,政府也

(责任编辑:un649)

  

【刘小明校友】    

    刘小明,男,汉族,1964年出生,江苏扬中人,中共党员,工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运输司司长;曾任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党组副书记,兼任北京市国防动员委员会交通战备办公室主任。

    在智能交通系统、道路交通安全与管理、交通规划、多方式交通整合等方面有创新研究,自90年以来,发表论著80余篇(部),多次获得部委级奖励。兼任中国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公路学会理事兼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类工效学会交通工效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市市政府交通顾问、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咨询专家、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美国运输研究委员会中国大学代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客座教授等。已招收博士生14名,硕士生40名。首批被国家人事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层。

学历及主要工作经历:

1985 毕业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道路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8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交通工程专业读硕士研究生, 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8-1993 在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工作,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1993 - 1996在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部工作,任副主任、副教授

其中:1994 在佛罗里达国际大学里曼运输中心访问研究员

1997在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部工作,任教授、副主任

1997-2000 在北京工业大学工作,校长助理、教授、211办主任、研究生部主任

2014年3月任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运输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