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村落,远走的乡愁——孙明策

发布者:张星发布时间:2015-12-27浏览次数:694

消逝的村落,远走的乡愁

051131 孙明策

——乡愁是一只风筝,总有一根线牵着你。

春运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随着2015年春运尾声的到来,我们被裹挟在去乡的大潮中回到校园。过去的一个月里,连接家乡和都市的道路上呼啸过千里走单骑的民工摩托车队也有拼车同行的同乡人更多则的是辗转在火车站的游子。如今,短暂相聚在老家的人儿再一次上路,仅仅热闹了十几天的村落又恢复到冷清的常态当中……

外公去世,今年我们全家最后一次回老家过年。尽管特意为春节收拾过,历经几月的闭门,往年外公家热闹的大宅子,还是难掩颓圮的气息。“难再有机会回来这熟悉的院子住上几晚了”我想,我们正是慢慢同乡村告别的一代人。

据统计,中国自然村十年间由360万个锐减到270万个,这意味着,每天有300个村落在消失。村落消失的趋势不可避免,城镇化还在逐步推进。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局势,也正是由“农村中国”向“城市中国”转型路上的必由之路。然而,农村在消失,问题却随之而生。春运带走了村里大多数的青壮劳动力,老人和孩子依然留守在田野里。2014年,我国空巢老人占到老年人总人口的一半,留守农村的空巢老人需要面对各种生活和养老的困境;根据全国妇联课题组统计的数据,截止2013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100多万。农村之殇,如今正在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继续。

今年春节,上海大学某博士所写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引发了广大网友共鸣。这位出身文学院的博士生通过分享自己春节回乡的观察和感受,描绘了自己家乡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现实情景,现状的捕捉和真情的流露触动着每位读者的心弦;其间一点议论,转而谈到故乡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令人失落——对这件事情我也深有体悟。

当前农村的亲情关系,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老一辈的关系,才能仍旧维系着。春节拜年,年轻的孩子随父母下乡,走访七姨八舅,懂事的孩子会乖巧的陪着父母同平日少有机会见面的长辈聊天,听他们回忆往事,感慨今夕。不耐烦的年轻人只好埋头于自己的手机,抱怨闭塞村落的通讯,辍着时机催促父母返城。由于九十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严格的推行、农村年轻人各自进入城市,传统大家庭都慢慢地分散开来,我们这辈人少有同胞兄弟姐妹,表亲兄弟也通常分居异地,难得有较长的时间的共处与情感交流。随着年岁的增大,学业和工作的负担再一次让儿时的玩伴逐渐生疏,到最后,只因为父辈的亲缘还维系着联系。

偶然的机会,听父亲和定居异地的姑妈感慨回忆:他们同我一样大时,拜年的时候要走几公里的乡间小路,从一家到另外一家,喝酒打牌,在每户亲戚家里都留宿一晚。哪怕没有床位,打着地铺挤在一起,也感到异常的热闹和兴奋。如今我们下乡拜年,去亲戚家匆匆走一遭,放下东西,客套几句,就要离开了。不仅很难再见到兴奋和热闹,而且连孩子们处在一起的兴味也变掉了很多。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物资获取途径,可在这同时,朴素生活中的不少情味也渐渐难得重现。

然而有一件事情的存在,总能将平时难得见面、鲜有聚会的朋友与朋友、亲戚与亲戚,在人气渐稀的村庄里,长时间而紧密的联系起来——丧葬。

农村传统的丧葬习俗常会被贴上落后、甚至腐朽文化的标签,小时候我也对村里面生老病死的场合有很多的抗拒。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开看待这个问题,丧葬却作为一条有力的、牢固不断的连接,在一个固定且持续的时间段里,让亲邻好友都聚集相守在同一门屋前;每一个老人的离开,也意味着一次由不得借口的召唤,背井离乡的游子都因此重回故乡。先祖逝世,后人们借由这个机会重新产生连接,再认识,再交往,一些天后再合力一起将老人送上山。这些机会和连接是如此的独特,然而它们都是绵延千年的丧葬习俗传承的馈赠,无可替代。也正因为如此,或许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传统繁复的丧葬礼数。如今它尚不会彻彻底底地消失,我们有理由用一种虔诚的姿态坚守。

抛开私自的情感体验,社会化的农村问题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与激烈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提出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两会期间,农村问题和农村教育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社会各界对关于如何提升农村的价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作了各种各样的讨论——这些都在给我们不断提供信心。农村的病痛不会戛然而止,但是我知道,我们正一同在努力。

的确,总会有一天,大多数生活在中国当代的我们都将告别父辈生生所栖的村落。逢到过节返乡,我们还能够珍惜和难得见面的亲邻故友相聚聊天的机会,尝试分享真实的感触;多去田间地头走走,享受自然的景致风光,体味不同于当今带着浓厚商味“景区”的原始美感;更重要的,是改变对于乡村闭塞、落后一面的不理解,尝试着探索农村的价值,用付诸一点一滴的行动,扭转当下农村艰难转型的困局。

行在路上的我们,请珍惜自己那一方故土乡情,不忘常常回到安静的田间地头,为留住它再付出一份自己的努力,也将心底的乡愁永久存留。


文中引用数据来源:

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周刊》(3月7日)【本周视点:农村的价值】


——转载自东南大学团委《东大青年》总 145期 P36-37